《脾胃论》,约刊于13世纪,金李杲著。全书3卷,包括医论36篇,方论63篇。着重论述脾胃虚损与其它脏腑、九窍的关系及饮食伤脾诸方和治验。书中方剂对气虚证确有较好的疗效,对后世影响颇深,至今仍为常用的有效方剂。(本书与集团所属出版单位业务范围相一致) ...
《脾胃论》,古代汉医著作之一。李杲撰,由医论38篇,方论63篇组成,分上、中、下三卷。 上卷分别阐述了脾胃生理特性,病理变化,及在发病学上的认识意义,宗《内经》、《难经》之旨而发挥之,并附升阳益胃汤等诸方论述各证治疗之法;中卷就气运衰旺、饮食劳倦热中证等专题作进一步阐发,并译述补中益气汤、调中益气...
《脾胃论》,约刊于13世纪,金李杲著。全书3卷,包括医论36篇,方论63篇。着重论述脾胃虚损与其它脏腑、九窍的关系及饮食伤脾诸方和治验。书中方剂对气虚证确有较好的疗效,对后世影响颇深,至今仍为常用的有效方剂。(本书与集团所属出版单位业务范围相一致) 品牌:中版集团 上架时间:2020-12-01 00:00:00 出版...
著论处方已详矣,然恐或者不知其源,而无所考据,复以《黄帝内经》、仲景所说脾胃者列于下。 《太阴阳明论》云:太阴阳明为表里,脾胃脉也,生病而异者何也?岐伯曰:阴阳异位,更虚更实,更逆更从,或从内,或从外,所从不同,故病异名也。帝曰:愿闻其异状也?岐伯曰:阳者,天气也,主外;阴者,地气也,主内。...
三卷。依据临床实践,结合医学理论,认为脾胃在人体生理活动中最为 重要,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主张。 序 卷上 脾胃虚实传变论 脏气法时升降浮沉补泻图说 脾胃胜衰论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肺之脾胃虚论 升阳益胃汤 君臣佐使法 分经随病制方 通气防风汤 羌活胜湿汤 用药宜禁论 《内经》、仲景所说脾胃...
《内经》说百病皆由上中下三者,及论形气两虚,即不及天地之邪,乃知脾胃不足,为百病之始,有余不足,世医不能辨之者,盖已久矣。往者,遭壬辰之变,五六十日之间,为饮食劳倦所伤而殁者,将百万人,皆谓由伤寒而殁,后见明之辨内外伤及饮食劳倦伤一论,而后知世医之误。学术不明,误人乃如此,可不大哀耶!明...
《脾胃论》序天之邪气,感则害人五脏,八风之邪,中人之高者也;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人六腑,谓水谷入胃,其精气上注于肺,浊溜于肠胃,饮食不节而病者也;地之湿气,感则害人皮肤筋脉,必从足始者也。《内经》说百病皆由上中下三者,及论形气两虚,即不及天地之邪,乃知脾胃不足,为百病之始,有余不足,世医不...
脾胃虚实传变论 《五脏别论》云: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此受五脏浊气,名曰传化之府,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所谓五脏者,藏精气 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故曰...
《内经》说百病皆由上中下三者,及论形气两虚,即不及天地之邪,乃知脾胃不足,为百病之始,有余不足,世医不能辨之者,盖已久矣。往者,遭壬辰之变,五六十日之间,为饮食劳倦所伤而殁者,将百万人,皆谓由伤寒而殁,后见明之辨内外伤及饮食劳倦伤一论,而后知世医之误。学术不明,误人乃如此,可不大哀耶!明...
脾胃虚不可妄用吐药论 安养心神调治脾胃论 凡治病当问其所便 胃气下溜五脏气皆乱其为病互相出见论 阴病治阳阳病治阴 三焦元气衰旺 卷下 大肠小肠五脏皆属于胃胃虚则俱病论 脾胃虚则九窍不通论 胃虚脏腑经络皆无所受气而俱病论 胃虚元气不足诸病所生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