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脾瘅主要以调理脾胃功能为主,常用的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 1、中药调理:根据个体情况,选择补益脾胃、健脾化湿的中药进行治疗。常用的中药有党参、黄芪、白术、茯苓等。 2、饮食调养:饮食应均衡多样,避免暴饮暴食和偏食,适当增加对脾胃有益的食物如五谷杂粮、蔬果等。 3、调节作息: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
医生回答: 脾瘅,又称脾湿,是中医病名,主要病因是脾胃功能失调,导致湿邪内生。病机上,脾主运化水湿,若脾气虚弱,运化功能失常,水湿内停,形成湿邪。湿邪困脾,影响脾的升降功能,导致气机不畅,出现腹胀、食欲不振、大便溏泄等症状。治法上,应以健脾化湿为主,常用健脾益气、利湿化痰的药物,如党参、白术、茯苓、泽泻等...
脾瘅的病因病机一般是过度饮食甘美肥味的食物,导致内热中满蓄积于脾,可以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药物治疗等方式进行改善,建议先到正规的医疗机构就诊。 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大量吃一些过于油腻、香甜、味道浓郁的食物,比如红烧肉、碳酸饮料、麻辣香锅等,可能会导致脾气上溢于口,容易出现易疲劳、失眠多梦、情志失常等症状。患者...
仝院士反复强调,中满内热是脾瘅的核心病机。治疗原则要清热启脾,大剂量消导。重用苦寒,清内热。主要是重用黄连为主。我是不赞同的,一直不赞同。我接手的很多肥胖之人,血脂尿酸高,典型的仝院士讲的脾瘅之人。典型表现是腹泻,畏寒,吹风就拉肚。根本用不了清热药,越用越差。首要是兜住大便,分消水饮。仝院士讲的黄...
11.简述脾瘅的病因病机,主要症状及治法 31 2024-03 3 10.简述痿证的治疗原则 25 2024-03 4 9.简述外感热病的治疗原则 32 2024-03 5 8.简释“诸厥固泄,皆属于下”的机制 35 2024-03 6 7.外感发病机制的认识 28 2024-03 7 6.五脏猝痛之病因病机 ...
正气更遭削伐。复因素嗜食糖而热蕴脾胃,且进食甚少,脾胃亏损已极,伤及心肾,而成脾瘅。近十日来又兼膀胱湿热而见发热,尿频、尿急。据《素问·奇病论》“治之以兰,除陈气也”,可知治脾瘅之常法应为芳香辟浊,但患者病久气虚阴亏不宜用之。医者遂采用扶元益气、固肾安神、清热利湿之法治之而愈。
脾瘅病因病机过食肥甘厚味肥者令人内热, 甘者令人中满, 湿热困脾, 五谷精气上泛。口甘中满口甘中满兰草汤(芳香化湿, 醒脾辟浊)消渴症状症状治疗转归
肥胖2型糖尿病,中医叫“脾瘅”,主导病机是中满-内热: 1中满在东方 西方,治疗重在理气 活血;消膏 降脂 化湿 消食 降浊 排宿便; 2内热在南方,治疗重在清火热、长气-阴。同时,不忘顾护中阳。 û 5 2 ñ3 o p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 ...
根据《素问·奇病论》,脾瘅的关键病机描述准确的是( )。 A. 宿食在脾 B. 津液在脾 C. 积热在脾 D. 积热在胃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单项选择题 关于闭合性损伤说法错误的是( ) A. 包括慢性闭合性损伤和急性闭合性损伤。 B. 急性闭合性损伤早期需要制动、止血、防肿、镇痛和减轻...
这段论述明确指出脾瘅病因为“肥甘之过”,病机关键在于内热。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也发生改变,长期过食肥甘厚味之品,容易出现多种代谢性疾病。 《素问·玉机真脏论》谓:“脾脉者土也,孤脏以灌四傍者也。” 血糖乃水谷精微所化,亦藏于脾,性温味甘,化阳生“少火”,且“少火生气”;郁积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