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阁是内蒙古自治区广泛流传的民间社火艺术,是融合音乐、舞蹈、戏剧、杂技、美术等于一体的综合性表演形式。脑阁的技艺一直在腊脯村口口相传,其中最具传承的代表人是自治区级传承人胡连刚,从六七岁起他开始在父亲肩上进行脑阁表演,成年后,又担当起了色脚的角色,扛着自家...
四季旅行·印象内蒙古|土默特左旗脑阁: 凌空绝技焕发时代光彩 脑阁的“脑”是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土默川的方言,就是把东西举起扛在肩上的意思。“阁”也是方言,就是指把东西放在上面的意思。脑阁艺术的起源,可以上溯至隋唐时期。早期的“抬阁”“节节高”“背棍”等表演形式,在文化的碰撞交流中传至大江南北,在不...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土默川脑阁”,正月初八社火表演#人山人海太热闹了 - 北门外美食记于20240217发布在抖音,已经收获了6.9万个喜欢,来抖音,记录美好生活!
一是脑阁表演后继乏人。脑阁表演在我们那里是父传子、子传孙,一辈辈传下来的。脑阁表演队演出时,经常受到当地群众的支持和好评。可是现在学这个的年轻人是少之又少。有的父亲是毕克齐脑阁队的老演员,受父亲的影响,自己本身也还算喜欢脑阁。但是,由于表演脑阁的收入较少,脑阁表演队内的多数年轻人最终还是选择了外出...
毕克齐镇进行脑阁表演 庆祝元宵佳节 #本地新闻 - 融媒土左于20240223发布在抖音,已经收获了3.9万个喜欢,来抖音,记录美好生活!
土左旗大小事 尽在“融媒土左”为更好的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近日,由土左旗文化图书馆开展的“传承非遗 坚守文化”——2021年脑阁表演走进土左旗第三中学。精彩的脑阁表演 活动中,该校全体师生现场观看了精彩的脑阁表演,还通过陈列的非遗文化项目展板深入了解了许多有关非遗文化的相关知识...
#乡村振兴看河南# 【来自漯河的脑阁表演你见过吗?】质朴独特的脑阁表演因表演时要将孩童置于肩上扶婴而舞,因此又被称为扶婴社。它起源于远古的祭祀活动,在漫长的时光中逐渐演变为一种的社火表演。脑阁表演包含杂技、舞蹈两种元素。小演员之所以能站在成人的肩头表演,全靠梃子的支撑。伴随锣鼓热烈的节奏,孩子装扮成...
正月初六大召文化庙会脑阁表演田野调查报告 作者: 崔可欣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脑阁 毕克齐 大召文化庙会 社火 摘要: 脑阁是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地区独特的民间社火艺术,本文通过对脑阁的考察与研究,进一步解读当下这一非遗的传承与发展....
随着领队人的哨声响起,一组组被誉为“空中舞蹈”的脑阁表演正式开始了,只见一群装起“脑阁”、穿着戏服的大人和孩子们喜气洋洋的扭动了起来,大人们肩膀上的娃娃们挥动着稚嫩的手臂,像在空中翩翩起舞,他们的表演引得现场叫好声连连、掌声不断,高潮迭起,为喜庆的节日氛围增添了一抹亮丽的文化色彩。
甲路抬阁,抬阁又称“抬角”、“抬歌”、“高抬”、“挠阁”、“脑阁”、“高装”等,是传统节庆活动中的一种民俗巡游表演形式。甲路抬阁制作工序繁多,设计复杂,物力、财力消耗大,公众参与程度高,是融多种技术于一体的综合艺术。 - a平平淡淡才是真于20230929发布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