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阁是清朝中期 由晋陕等地的移民 传入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 的一种民间社火表演 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脑阁是由 成年男子将1—2名儿童 扛在肩上进行表演的舞蹈 是一种极具观赏性的 综合造型艺术和表演形式 2008年 脑阁被列入第二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声明:土左旗融媒体中心原创稿件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
在六一儿童节即将到来,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和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2024年5月24日上午,毕克齐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将非遗文化和“六一”儿童节融合,开展了“多彩非遗快乐六一”脑阁文化体验活动。 脑阁是清朝中期由晋陕等地的...
“脑阁”源于三晋大地,却在阴山下的敕勒川传承壮大,结合草原文化特色形成了独特的土默川民间艺术形式,集戏剧、杂技、美术、舞蹈、音乐为一体,一架就是一台戏,如同流动的雕塑。为了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2月24日,甲辰龙年正月十五,土左旗2024年元宵节社火活动隆重举行,主会场鼓乐喧天,处处洋溢着喜庆热闹的氛围,各族...
在元宵佳节之际,内蒙古土默特左旗的毕克齐镇腊铺村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庆祝活动——“脑阁”巡演。这种深受呼和浩特地区群众喜爱的民间社火,其历史可追溯至清代中期,经过300多年的传承与发展,尤其在土默特左旗毕克齐镇颇具盛名。所谓“脑阁”,在当地方言中意为将东西举起扛在肩上。表演时,成人演员...
多年来,这种象征着吉祥、喜庆、平安的艺术已成为我市各族群众喜闻乐见的重要民间活动之一。每当春节或重大节庆之时,民间艺人便装起脑阁,穿上戏服,走上大街小巷,舞出一段段动人的故事,舞出各民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脑阁是呼和浩特地区人民群众喜爱的一种民间社火,以土左旗毕克齐镇的脑阁最为有名。
脑阁中的“脑”是内蒙古地区的方言,是手举或肩扛之意,“阁”则是山西人对具有显赫地位人的称谓习惯,也有泛指供远眺、游憩观赏的一种架空小楼阁相似的景状描绘。其历史渊源可以上溯到晋、陕等地的民间社火“棍”的形式上。 包头地处黄河中游,天然地理位置成为了北方草原与中原地区的交汇带,多民族在语言、文化、宗...
北疆新闻呼和浩特10月11日消息(记者 张杨)10月11日下午,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毕克齐镇腊铺村村史馆、脑阁非遗传习所正式揭牌开馆。脑阁表演出场 记者 张杨摄影 当天,腊铺村广场上锣鼓喧天,舞龙、舞狮、踩高跷等社火表演轮番登场,而最受关注的当数脑阁表演。脑阁表演 记者 张杨摄影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人民网呼和浩特10月11日电(富丽娟、实习生杨光)10月11日,土默特左旗北疆文化之国家级非遗项目脑阁展馆开馆仪式在毕克齐镇腊铺村举办。展示内容包括国家级非遗项目脑阁展演、秧歌高桥等民间社火活动、非遗项目泥塑、剪纸现场制作展示、揭牌仪式和参观展馆五个部分。
盂县元宵节活动展演——西城武村脑阁(一) #社火 #秧歌 #民俗风情 #民俗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间艺术 #民俗文化 - 吹动你的心于20240320发布在抖音,已经收获了1.0万个喜欢,来抖音,记录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