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是一种常见于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的脑部疾病,也可见于成人因多种原因引发。 在新生儿中,尤其是胎龄较小的早产儿,脑室周围的室管膜下存在着丰富的毛细血管网,这些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尚未发育成熟,较为脆弱。当受到缺氧、血压波动等因素影响时,容易破裂出血。血液可流入脑室周围组织,进而破入脑室,引发...
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IVH),是新生儿颅内出血最常见类型。主要起源于侧脑室前角尾状核头上方的生发层基质。生生发层基质组织脆弱,对缺氧十分敏感。当受到高危因素影响引起颅内压和脑血流动力学波动时,易于断裂而引起出血,生发层出血量大时,血液可进入侧脑室,进而脑室扩大,甚至可波及脑室旁脑实质。 PIVH一般分为四度...
一般来说,婴儿常常会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脑室周围和脑室内出血的病理生理是比较复杂的,并没有完全认识清楚。相关的影响因素包括:1. 血流动力学紊乱;2. 窒息和呼吸窘迫;3. 凝血功能紊乱;4. 生发基质带的代谢紊乱;5. 脑血管不成熟和脆性增加。在实际临床中,脑室周围及脑室内出血可分为急性(几分钟至几小时内出现...
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超声表现可分为4级。I级为单侧或双侧室管膜下胚胎生发基质出血。超声表现为丘脑尾状核沟处团块状高回声。出血可为单侧或双侧,较大出血灶压迫侧脑室前角使之变形。 II级出血为室管膜下出血穿破室管膜进入脑室引起脑室内出血。超声表现为侧脑室内显示回声增强...
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eriventricular-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s,PIVH)是早产儿常见并发症,不同程度的PIVH可以导致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PIVH的病因复杂多样,多数PIVH发生在生后第1天,预防PIVH依赖于母源性因素与非母源性因素(如环境因素、...
脑室周围一脑室内出血根据CT图像分为哪几级,特点是什么?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脑室周围一脑室内出血多见早产儿,根据头颅影像学检查可分为四级,Ⅰ级:室管膜下出血;Ⅱ级:脑室内出血但无脑室扩大;Ⅲ级:脑室内出血伴脑室扩大;Ⅳ级:脑室内出血伴脑室质出血。
解析 C.头颅B超 头颅B超对颅脑中心部位病变分辨率高,是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特异性诊断手段,应作为首选检查手段。蛛网膜下腔、后颅窝和硬膜外出血时B超不易发现,需做CT扫描和磁共振。脑脊液检查不能定位出血部位。脑电图检查为干扰项,不是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辅助检查手段。
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是新生儿颅内出血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主要见于胎龄小于32周、体重低于1500g的早产儿,其发病率可达40%-50%.临床症状轻重不一,轻者可无症状,重者表现为: (1)急剧恶化型:数分钟至数小时内病情急剧变化,出现意识障碍、呼吸暂停、光反射消失、凝视、肌张力严重低下或周身强直性惊厥、前囟紧张隆起...
探讨超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eriventricular-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PIVH)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 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超早产儿进行回顾性研究,收集PIVH发生情况及相关临床指标,按是否发生PI...
目的探讨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eriventricular-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PVH-IVH)的高危因素。 方法选择201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贵阳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住院并接受床旁头颅超声筛查的568例早产儿纳入研究。早产儿生后3~7 d常规进行床旁头颅B超检查,每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