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气虚极,脉失柔和之象,亦可见强劲坚搏之脉。此乃真气外泄,大虚之脉,不可误认作实脉。 二、血的变化对脉象的影响 1.血盛:血为邪迫,则奔涌激荡,血流薄疾,则脉见滑、数、疾、促等象。血流奔涌于外,则见脉浮、洪、实、长等象。 2....
沉位,弦长实大,坚挺博指 18.2. 主病 1)阴寒坚积 2)气塞、积热、顽痰、食积、瘀血等 19.濡 19.1. 脉的条件 软,柔软如水中棉 19.2. 主病(软脉) 1)气血虚 2)脾虚 3)阳虚 4)湿盛 20.弱 20.1. 脉的条件 沉,按之细而无力 20.2. 常脉 1)夏、心,脉洪 20.3. 主病 1)阳虚、气虚与血虚 (阴虚...
< 脉学心悟(李士懋 田淑霄)搜索 阅读原文 下载APP
我今天讲的是脉学心悟。实际上脉学心悟在这里有一个伸缩性,我就叫悟多少就讲多少,悟成什么样就讲成什么样,这就是心悟的好处。 一个动摇的过程:由舌诊转脉诊 我现在形成这样一个以脉诊为中心的诊断、辨证方法,也有一个漫长的摸索过程。 我前十几年主要以舌诊为主,因为舌诊比较直观,蒲辅周曾讲,望舌可以洞观...
李士懋是一位国医,生于1936年,逝于2015年,享年80岁。行医于河北北京一带,为民尊敬爱戴。著述颇多,以脉诊见长。李老于1993年写了一本小书《脉学心悟》,又于2008年在一次课堂上面对一批年轻医生,重新对其脉诊绝学,以《脉学心悟》作为讲稿,做了16个课时《平脉辩证》的讲解。
四、长脉可删太过之长脉,与实脉、弦大有力之脉的脉象特征、病理意义是相同的,故长脉可删。 五、短脉可删无力而短之脉,与微、弱的病理意义相同。有力而短的脉,与涩而有力的脉相同,故短脉可删。 六、革脉可删革脉的特征是浮大有力,按之空豁,与芤脉相近,而且病理意义相同,故革脉可删。 《濒湖脉学》...
我今天讲的是脉学心悟。实际上脉学心悟在这里有一个伸缩性,我就叫悟多少就讲多少,悟成什么样就讲成什么样,这就是心悟的好处。 一个动摇的过程:由舌诊转脉诊 我现在形成这样一个以脉诊为中心的诊断、辨证方法,也有一个漫长的摸索过程。 我前十几年主要以舌诊为主,因为舌诊比较直观,蒲辅周曾讲,望舌可以洞观...
赵文魁说:”诊脉不是只诊出一个脉,从一个脉就定病。诊脉必须诊出脉的病位,脉的虚实、寒热、表里、气血,再辨明病证是有余还是不足,先治何病,后调何疾,这全在脉中诊出。“ 对于此段话结合笔者临床经验总结,临证脉诊,实际过程中单一脉象疾病均容易治疗,但是往往临...
脉学心悟:缓脉 (一)脉象 缓脉之象,当不浮不沉,不大不少,不疾不徐,不亢不弱,往来均匀,悠悠扬扬,状如轻风吹拂柳梢,轻舒摇曳。 医家皆以“四至为缓”,余以为不尽然。缓脉重在脉象,而不重在至数。既使至数稍快或稍慢,其象轻舒和缓,即为缓脉。若从容之象已失,纵然四至,亦非缓脉。
脉学心悟(李士懋).pdf,[General Information] 书名=脉学心悟 作者=李士懋 田淑霄 页数=67 SS号=10226618 出版日期=1994年09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