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应用】揉、摩中脘能健脾和胃、消食和中、对腹胀、腹痛、泻泄、呕吐、食欲不振等有效,多与按揉足三里、推脾经合用。推中脘能降逆止呕,常用于治疗胃气上逆、嗳气呕恶等症。 6、腹 【位置】腹部 【操作】自剑突下到脐,用两拇指从中间向两旁...
1、位置: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下1寸。 2、操作:沿胸肋自上向下,向左右两旁分推,称为开胸。再加开璇玑。 3、次数:开胸3—5次,开璇玑50—100次。 4、作用:理气化痰、降逆止呕。 二、膻中 1、位置:两乳头连线中点。 2、操作 (1)分推膻中:两拇指自穴中向两旁分推至乳头。 (2)揉膻中:...
天池:位于乳头外1寸、第4肋间隙中。主治乳腺炎,乳汁不足,胁肋痛,腋下肿等。 云门:位于前正中线旁开6寸、锁骨下窝凹陷中。主治咳嗽,哮喘,胸胁痛,咽喉炎等。 中府:位于前正中线旁开6寸、第1肋间隙中。主治胸痛,咳嗽,哮喘,咽喉炎等。 天溪:位于前正中线旁开6寸、第4肋间隙中。主治胸满,咳喘,乳腺炎等。
主治胃痛、呕吐、食积、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痛、腹胀泄泻、喛气等。 腹:位于腹部。主治腹痛、腹胀、食积、呕吐、泄泻、消化不良、厌食、疳积、便秘等。 肋肋(接弦走搓摩):位于腋下两胁至天枢处(图4)。主治胸闷、胁痛、痰喘气急、疳积、肝脾肿大等。 脐:位于肚脐正中,又指脐周腹部(...
痛经穴位与膻中,定位取穴四肋经。向下凭此三厘米,经前紧张痛经灵。 (三寸毫针向下平刺二寸) 2.面瘫穴 定位:位于肩部,锁骨外1/3处斜向上二寸。 局解:布有斜方肌和颈浅动静脉及锁骨上间神经。 取穴原则:面瘫,乳突炎以交叉取穴为主,胆囊炎以同侧取穴。
胸腹部常用穴位位置和主治疾病,共21个: (1)膻中:胸骨体上,两乳之间。 主治:胸闷,心绞痛,咽干,咳嗽,哮喘等。 (2)鸿尾:脐上7寸。 主治:胸闷,心悸,咳嗽,腹水等。 (3)巨阔:脐上6寸。 主治:心绞痛,心悸,呢逆,失眠等。 (4)上肮:脐上5寸。
捏脊疗法常用胸腹部穴位 天突在胸骨上窝正中。主治痰壅气急、咳喘胸闷、恶心呕吐等证。 (1)天突 【部位】在胸骨上窝正中。 【操作】取患儿坐位;一手扶患儿头侧,另手中指端按或揉,称为按天突或揉天突。一般操作10-30次。 【功效】降逆平喘、理气化痰、止呕。
胸腹部常用穴位 1、膻中 位置:两乳之间,胸骨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隙。 主治:支气管炎、哮喘、胸痛、肋间神经痛、冠心病。 2、上脘 位置:在腹部正中线上,脐上5寸处。 主治:腹痛、积聚、翻胃呕吐、恶心等症。 3、中脘 位置:腹部,前正中线,脐上4寸处。 主治:胃痛、胃溃疡、慢性胃炎、呕吐、呃逆等。 4、下...
第四章(2)胸腹部常用穴位:梁门、关元、神阙、膻中 268 2017-10 2 第四章(2)胸腹部常用穴位:章门、中府、天枢、中脘 362 2017-08 3 第四章(1)头颈部常用穴位:听宫、风池、翳风、太阳 378 2017-08 4 第四章(1)头颈部常用穴位:通天、百会、上印堂、上迎香 ...
第三节 胸腹部穴位 1、天突、俞府、膻中 部位:天突——胸骨上凹陷中 俞府——锁骨与第一肋间隙之间,前正中线旁开2寸 膻中——两乳头连线中点处 操作:震颤法。食指点天突、拇食二指点两侧俞府,时间3~5分钟,然后用掌根由膻中向下推摩50 次 功效:宽胸顺气,降痰定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