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跪(hú guì)是古代僧人跪坐致敬的一种礼节,就是右膝着地,竖左膝危坐,如果疲倦了,两膝姿势可以互换,所以又叫互跪。这本来是西域少数民族半蹲半跪的一种姿态,后来才慢慢演变成佛教的一种礼节。比如说,在古老的寺庙当中,僧人们常常以胡跪之姿,虔诚地向佛像致敬,表达内心的敬畏与祈愿。
胡跪 hú guì 词语hú guì 注音ㄏㄨˊㄍㄨㄟˋ 引证解释 古代僧人跪坐致敬的礼节,右膝着地,竖左膝危坐,倦则两膝姿势互换。又称互跪。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神异上·耆域》:“以 晋惠 之末至於 洛阳 ,诸道人悉为作礼, 域胡跪,晏然不动容色。”《景德传灯录·第二祖阿难》:“雪山中有五百仙人,覩...
古代僧人采用一种特殊的跪坐方式来表达敬意,具体姿势是右膝着地,左膝高高抬起,保持身体直立。这种跪坐方式被称为胡跪,也被称为互跪,表示僧人跪坐时,膝盖可以交替使用,以此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造成的身体不适。在南朝时期,僧人胡跪这一礼节被广泛采用。据《高僧传·神异上·耆域》记载,晋惠帝末年,...
佛经中的胡跪指的是一种虔诚的行为,意思是跪拜佛像或佛陀,以表达敬意和虔诚。胡跪通常是以双腿跪地,身体向前倾斜,以示尊敬和虔诚。这是一种佛教徒常见的仪式,用于展示对佛陀及佛法的敬仰和崇拜。通过胡跪,信徒希望在心灵上与佛陀建立联系,并向佛陀寻求加持和智慧。
意即胡人之跪拜。又作胡跽。关于胡跪之相有种种异说:(一)谓胡跪乃胡人之敬相,跽即印度屈膝之相,是唯屈膝便称胡跪。(二)或指长跪,谓双膝着地,竖两足以支身。(三)或指互跪,即右膝着地,竖左膝危坐。盖古时印度、西域地方总称为胡,故胡跪乃意味一般胡人跪拜之敬仪。因之长跪、互跪亦共通而称胡跪。然以经...
(杂语)胡人跪坐之法也。此中有左跪,互跪,长跪三种。左跪者,右膝着地,其足指竖地,右股置空,竖左膝,左足踏地。是战战而表敬意之意。经中所谓右膝着地也。此为正仪。归敬仪曰:‘言胡跪者,胡人敬相,此方所无。存其本缘,故云胡也。’又曰:‘佛法顺右,即以右膝拄地右[骨*委]在空,右指拄地。又左膝...
胡跪释义:古代僧人跪坐致敬的礼节,右膝着地,竖左膝危坐,倦则两膝姿势互换。又称互跪。绕佛三匝 胡跪合掌意思是:在佛旁边绕了很多圈,最终合手跪拜。原文:稽首佛足,右绕三匝。出自:《无量寿经》释义:匝是圈、周的意思,胡跪就是左跪者,右膝著地,合掌就是双手合十。“绕佛三匝,胡跪合掌...
胡跪,是单腿跪地之意。在古代西域的其他国家,被统称为胡人。西域胡人大多都是用单腿跪地的礼拜方式,故称胡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