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却以青藏道、川藏道为标准考察明代藏地朝贡的空间侧重以外,彼时赴京来朝的行政单位,即如邹立波所论,可分为包括乌斯藏、朵甘、董卜韩胡、长河西等处的“羁縻”单位,以及包括河州、洮州、岷州等处的“内属”单位。具体而言,在可探明来源地的1575个朝...
主讲人:胡箫白(南京大学历史学院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副教授) 主题:六朝古都:从山越之地到南北融合 时间:2024年4月14日(周日)下午15:00-17:00 地点: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健雄书院报告厅 主讲人简介 胡箫白,江苏南京人,现任南京大学历史学院...
本文作者胡箫白副教授 摘要 明代中后期是川西北地区“国家化”进程逐步推进、“中央—边地”权力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历史时段。从成化朝开始,川西北边防渐趋废弛,地方番众频繁攻击明军粮运及班军队伍,造成区域汉番势力失衡。在此态势下,大量边卫兵士或主动逃离军役投入番寨生活,或遭到掳掠而成为番众进行人口贩卖及索...
主讲人 胡箫白,南京大学历史学院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副教授,曾任哈沃福德学院(Haverford College)历史系访问助理教授、宾夕法尼亚大学彭·福莱特学者、香港城市大学中文及历史学系主任助理。兼任美国明史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明代到民国城市文化史、边疆社会史,海外汉学。
#历史研究#【胡箫白:僧司系统与15世纪汉藏走廊的宗教格局】设立僧司机构是明前中期中央政府“宗教治边”的关键一环,而僧司机构的性质及功能、僧司官员的背景和职掌,是认识15世纪汉藏走廊宗教格局的重要视角。明廷在汉藏走廊地区设立的僧司机构分为两类。一类由朝廷选派僧官管理,僧司辅助军卫保障边防;另一类委任...
胡箫白 历史学博士,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边疆民族史、城市文化史。 ■提要 从洪武中期到宣德前期,是明朝接触、了解并制定川西北边略政策的重要历史时段。中央与边地军政机构不断协商与规制治边方略,为有明一代川西北的国家治理模式奠定基础。一方面,明廷的边地军管架构逐步成型,行政区划多有调整,...
胡箫白:从屯堡文化中我们能够看到筑牢中华民族共同历史的一个鲜活的案例,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各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局面,看出屯堡文化是中华文明包容性典范的案例。所以我认为屯堡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更多节目内容 敬请关注
作者简介:胡箫白,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 元代以来,藏传佛教的影响力由青藏高原东向延伸,在中原、蒙古地区大力发展。关于明代藏传佛教的东向传播,论者常以明朝汉人立国的属性而淡化其时藏传佛教的流行程度,但沈卫荣、安海燕在研读新见汉译藏传密教文献后提出,“明代前期藏传佛教之流行程度较之前朝有过之而无不及。”...
姓名:胡箫白 职称:副教授 学系:中国历史系 电子邮箱:huxiaobai@nju.edu.cn 办公地址:历史学院大美楼117办公室 个人简介 1989年10月出生,安徽桐城人。 201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文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2014年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获历史学硕士学位;2020年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博士学位。曾任...
胡箫白评《明代中国及其盟友》|欧亚世界的大明王权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20公元1367年秋,朱元璋在平灭张士诚、纳降方国珍以后,逐步将经略重心北移,意图恢复中原,并在大军开拔之际发布了张夷夏大防的《奉天北伐讨元檄文》。在申明自己天命所归的同时,朱元璋提出了著名的八字口号,即“驱逐胡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