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组:激素信号与器官发生研究组 1963年9月出生于河南省伊川县,1984年和1987年分别在河南师范大学和山西农业大学获学士和硕士学位,2000年在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获博士学位。1988年至2001年在河南大学任教,2001-2005年新加坡国立大学任ResearchFellow。现任中科院植物所研究员,国家植物基因研究中心(北京)项目科学家。迄今...
近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胡玉欣团队在Nature Plants发表了题为Catabolism of strigolactones by a carboxylesteras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拟南芥羧酸酯酶家族成员AtCXE15及其直系同源蛋白是一种独脚金内酯分解代谢的关键酶。 胡玉欣团队在研究植物细胞多能性过程中发现,AtCXE15的表达在根和茎外植体中对生长素呈现出完全相...
目前应用于植物离体再生的培养基中均含有较高浓度的钙离子成分。但迄今为止,关于钙信号是否参与愈伤组织形成及植物再生能力的调控尚不明确。 中科院植物所胡玉欣研究组在鉴定调控植物愈伤组织形成能力的重要因子过程中发现,拟南芥钙调素(CaM)结合蛋白IQM5的一个显性负突变显著抑制了其各个器官的愈伤组织形成能力。研究显示...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胡玉欣研究组在鉴定调控植物愈伤组织形成能力的重要因子过程中发现,拟南芥钙调素(CaM)结合蛋白IQM5的一个显性负突变显著抑制了其各个器官的愈伤组织形成能力。研究显示,在拟南芥中钙离子信号模块CaM-IQM成员的缺失导致愈伤...
胡玉欣,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曾任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主要研究领域为植物细胞全能性与器官发生的分子调控,近年来围绕植物细胞全能性获得和再生能力决定的分子基础,在植物细胞重编程和器官发生的分子调控领域取得...
在植物的免疫反应中,病原微生物可以通过效应蛋白来抑制植物的免疫反应,以增强其致病性,而植物也相应进化出了一类NLR(nucleotide-binding leucine-rich repeat domain-containing receptor)蛋白,通过对效应蛋白进行识别而引起效应蛋白激发的免疫反应(effector-triggered immunity)。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大多数NLR蛋白需要与其它蛋...
1963年9月出生于河南省伊川县,1984年和1987年分别在河南师范大学和山西农业大学获学士和硕士学位,2000年在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获博士学位。1988年至2001年在河南大学任教, 2001-2005年新加坡国立大学任Research Fellow。现任中科院植物所研究员,国家植物基因研究中心(北京)项目科学家。迄今发表论文30余篇(部),已培养硕...
文章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分子生理学重点实验室胡玉欣研究员课题组完成。 愈伤组织(callus)原指植物体的局部受到创伤刺激后,在伤口表面新生的组织。它由活的薄壁细胞组成,可起源于植物体任何器官内各种组织的活细胞。 在植物的组织培养中,从一块外植体形成典型的愈伤组织,大致要经历三个时期:启动期、分裂期和形成...
胡玉欣,男,博士,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1963年9月出生于河南省伊川县,1984年和1987年分别在河南师范大学和山西农业大学获学士和硕士学位,2000年在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获博士学位。1988年至2001年在河南大学任教, 2001-2005年新加坡国立大学任Research Fellow, 2005年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现任中科院植物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