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川:在照护和被照护的过程中,有痛苦也会获得成长?胡泳:我不太愿意把这个过程理解为一种成长,我更愿意把它理解成一个你面对生老病死的过程,是能让你认清自己本质的过程。在没遇到这些事情的时候,你以为的自己是一种样子,可能这个形象不是真正的本质;你遇到这些事之后,你会有一个身份的转变,从子女变...
这两天,一篇《当一位北大教授成为24小时照护者》刷屏。 据媒体报道,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胡泳,是一个典型的“三明治一代”:父亲以96岁高龄过世未久,母亲今年85岁,患有重度阿尔茨海默病;孩子未成年;本人处于事业巅峰期。 但过去三年多,照...
近日,《当一位北大教授成为24小时照护者》一文在朋友圈被刷屏。文章记录了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胡泳照护失能父母的故事:父亲以96岁高龄过世未久,母亲今年85岁,患有重度阿尔茨海默症;过去三年多,照护父母占据了他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原本的学术工作和个人生活遭到切割、压缩,并轨到“换尿布、擦屎擦尿、洗澡...
这是北大教授胡泳的朋友圈签名,对于一名阿尔茨海默病患的24小时照护者而言,里尔克这句诗的悲剧色彩,有了具象化的呈现。 用胡泳自己的话说,每天、每时、每刻,当你亲眼目睹生命中的至亲记忆走向衰亡、情感开关被关闭、身体机能不断退化时,你会无...
9月21日晚,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胡泳在朋友圈中发文称“9月21日我记得”,并配上一段和母亲的视频录像。当晚,胡泳教授及其助手分别向记者确认,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胡泳母亲已于9月1日去世,9月21日安葬。▲9月21日晚,胡泳教授在视频号发布内容截图 今年4月,一篇题为《当一位北大教授成为24小时照护者...
2024年9月,胡泳母亲离世。结束了照护者身份的胡泳,对于照护及照护者的思考,却远远没有结束。照护者胡泳,到底经历了什么?老龄社会结构下,独生子女一代该怎样承受照护的压力?在未来,是否会有AI来助力照护者? 名人面对面 凤凰卫视重量级人物访谈节目,深入了解名人背后的故事和境遇,发掘内心世界、透视名人的非常生活...
真的,照护的日子悠长,就是这么一天天流逝着。不管这一天乐也罢,悲也罢,反正从此不会再有。 《异秉》写的聊天时间十分精确,晚上八点到十点。“那架老挂钟敲过了八下,到它敲十下则一定还有老大半天。对于许多人,至少在这地的几个人说起来,这是好的时候。可以说是最好的时候,如果把这也算在一天里头...
#胡泳照护阿尔茨海默症母亲经历令人揪心#【北大教授胡泳谈母亲离去:没有母亲的家,是一座空屋……】2020年,胡泳的母亲确诊了阿尔兹海默症。与此同时年迈的父亲也步入了需要照护的阶段,最终,胡泳选择以家庭照护的方式陪伴父母度过晚年。2024年一篇题为《当北大教授成为24小时照护者》的文章,使新闻学教授胡泳成为了公众...
在此情况下,很多照护者短时间内看不到希望,容易产生身心疲惫。因此,照护者应先调节好自己的身心状态。她提醒,如果家里有人得了阿尔茨海默病,首先对疾病保持现实的态度,“不要有过高期待,目前确实无法治愈。”其次,对自己的能力持客观的态度,意识到自己也是普通人,也有无望无助、虚弱软弱的时候。“不要...
#热点议事庭#一北大教授成为24小时照护者,独生子女一代如何应对照护难题呢?胡泳是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母亲患有重度阿尔茨海默症,需要他日夜照顾,两个孩子还未成年,需要陪伴和教育,正处于事业巅峰期,还需要努力工作。上有老、下有小,工作又不能放弃,每天要完成学术工作,还要回家换尿布、擦屎擦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