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弦:诗歌的价值,在于诗人给日常生活打下个人烙印的能力,即诗人在自己所处语境中对生活本质的语言捕捉能力。日常的事物像树、雪、左手、水龙头,出现在诗中时,必须同时出现在崭新的体验中,才能摆脱平庸和无感。生活和诗的关系比较复杂,...
康宁:“胡弦的诗,常常流露出一种微妙又复杂的痛苦体验。”(灯灯语)“胡弦的诗虽多写日常生活平常的意象,却有入骨的揭示与独有的感受,凸现的是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关系。”(韩作荣语)我赞同他们的说法,我相信你的这种“痛苦体验”贯穿于你写作时的身体,继而流淌到你完成的文字中,甚至还在文字中流淌。可以描述这...
胡弦:有苦恼的,或者说必须要做的工作,主要是怎样吸引写得好的年轻人和我们还不知道的实力诗人给我们投稿,还有就是,怎样从一个诗人那里拿到他写得最好的东西。 《扬子江》诗刊2017年第1期封面 王士强:在互联网时代,诗歌刊物与以往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网络新媒体给传统刊物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胡弦:网络将是或已是...
诗人、中国作协副主席吉狄马加,诗人、中国新诗研究院院长谢冕都给胡弦高度评价。2018年8月,因诗集《沙漏》获鲁迅文学奖。这样一个优秀诗人,是怎么炼成的?带着好奇与探索的心,封面新闻记者对胡弦进行深入的访谈。 当代书评:诗歌很多时候对现实状况无能为力,但一首好诗的存在,又有一种精神性质的超越力量。您是怎样...
作者简介:胡弦(1966—),男,《扬子江诗刊》主编;郑娟(1995—),女,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万物回声中听取自我的声音 胡 弦,郑 娟 ——胡弦访谈 郑娟:祝贺您的诗集《沙漏》荣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我注意到您的获奖感言《林中漫步,或沙漏的涵义》中提道:“一个人写诗,可能既非在深刻思考,也非对...
第二届梅尔诗歌奖颁奖等活动在贵州遵义绥阳十二背后旅游区盛大开幕,以“自然的背为”为主题,作为第六届十二背后诗歌节重头戏之一的新洞主任命仪式在9月4日穿越双河谷的过程中完成,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十二背后女主人、著名诗人梅尔,新洞主李少君,陈先发,胡弦等参加新洞揭幕仪式,近期访谈将围绕生态文学、...
胡弦:粒粒细沙,替庞大之物打磨着灵魂 ——胡弦访谈录 文/康宁 胡弦 康宁:胡弦兄好!非常感谢你能接受我们的访谈。这些时日做你的访谈功课,读你的诗和与你相关的其他文字,很受益。你的诗总体来说有如小今,美得炫晕,却又不缺内在力量,我觉得你有江南才子的素养和悲怜万物的本质。那么,请你谈谈你创作历程和诗风...
诗人的写作与生活——胡弦访谈
万物回声中听取自我的声音——胡弦访谈 作者:胡弦; 郑娟 来源:湖北社会科学, 2020, (07): 122-123. DOI:10.13660/j.cnki.42-1112/c.015423 时间感 摘要 郑娟:祝贺您的诗集《沙漏》荣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我注意到您的获奖感言《林中漫步,或沙漏的涵义》中提道:"一个人写诗,可能既非在深刻思考,也非对语言...
——胡弦访谈录 访谈对象:胡弦 诗人(第7届鲁奖得主) 《扬子江诗刊》主编 访谈人:苗霞 博士(后) 河南大学文学院教师 访谈时间:2023年4月 苗霞(以下简称苗):在人们惯常认知中,诗人的创作年龄一般都早于小说家,因为诗歌创作的催生素是情感,小说创作则需要阅历积累丰沛的经验支撑,请问您是在多大年龄开始写诗的?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