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6月,胡修道离开家乡四川,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后的1年间,他所在部队的主要任务是在后方开山路。胡修道个子矮小,但力气过人,又特别能吃苦,爱动脑子。对于如何从一个农民转变成一名合格的战士,他思考良多:“每一次转折就是一次考验,次次考验都过硬,才算不虚度这一生。”1952年10月14日,以美国为...
据统计,胡修道在只剩自己一个人的情况下,一天内击退美军41次进攻,超度了280多名敌人,创造了不可能的战争奇迹,说他是上甘岭最强单兵毫不为过。就连美军,也对胡修道感到恐惧,给他起了个“生死判官”的绰号。而为了表彰这位战神,朝鲜政府授予胡修道金星奖章,志愿军记一等功,并授予其一级战斗英雄称号,胡修道...
两人登上10号阵地时,敌人已经来到七八米的距离,猛一照面,胡修道立即将手中的手雷扔过去,炸退了前面的敌人。巨大的爆炸声,也将胡修道震道天旋地转,滕土生伸手来扶,胡修道将他推开,说:“别管我,赶紧打敌人。”胡修道甩了甩脑袋,睁开眼,看到地上的爆破筒,他猛然起身大,用力将爆破筒扔向敌群。在两人的...
1952 年 11 月 5 日,上甘岭战役的战火熊熊燃烧。胡修道与班长李锋、新兵滕土生一起守卫至关重要的 3 号阵地。战斗伊始,胡修道心中紧张,但在班长的指挥下,他们迅速进入战斗状态。面对敌人的进攻,他们采用 “包饺子” 战术,先集中火力向分散的敌群两边打,迫使敌人往中间靠拢,再集中火力投手榴弹。这一战术效果...
1952年11月,上甘岭战役进入了决定性的反击阶段,美第八集团军司令官范佛里特和李承晚,发动了上甘岭战役中最猛烈的进攻,攻击的重点就是上甘岭左侧597.9高地。志愿军利用597.9高地周围的大小山头构筑了12个阵地,胡修道所在的5连2班在班长李锋的带领下,与新战士滕土生3人,奉命坚守597.9高地的3号阵地。少年英雄,...
胡修道 那是1952年11月 上甘岭战役中 美军对上甘岭左侧597.9高地 发动了猛烈进攻 志愿军利用597.9高地周围的大小山头 构筑了12个阵地 胡修道和班长李锋、新战士滕土生 负责坚守3号阵地 第一次真枪实弹与敌人拼杀 当时21岁的胡修道很是激动 一阵阵震天动地的排炮过后 敌人开始往上爬,越爬离阵地越近 胡修道看不清...
朝鲜战争结束后,胡修道从一名普通士兵成长为解放军第十二集团军的副参谋长(正师级),并在1988年3月离休,选择了在徐州定居。在那些仍然健在的30位一级战斗英雄中,他的事业发展得最为出色。相比之下,像卜广德、于泮宫这样的其他一级战斗英雄,虽然也是从普通战士做起,但战争中的重伤让他们无法继续在部队服务,...
胡修道:孤身一人轮换守两个阵地,力挡千军,创单日毙敌最高纪录 2002年3月,被称为“上甘岭最后一个志愿军战士”的胡修道病逝于南京,享年70岁。这,是上甘岭最后一个英雄的逝去;但英雄的事迹不死,它将永载史册,光照千古。有人给这位逝去的老英雄撰写了一副可述其平生功绩的挽联,为:上甘岭上建奇功,英名...
胡修道,1931年生,四川省金堂县人,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1951年6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任志愿军第12军31师91团5连战士。1953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作战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先后参加了1952年秋季战术性反击、上甘岭战役和朝鲜东海岸反登陆防御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