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个体一般在夏季出现,而其幼虫和卵则主要以某种方式在土壤中越冬。 二、大豆胞囊线虫的越冬方式 大豆胞囊线虫主要以卵的形式在土壤中越冬。当温度逐渐升高时,卵开始孵化,幼虫从卵中孵化出来,然后通过寄生植物的根系侵入植物体内,对植物造成危害。因此,控制大豆胞囊线虫的关键是在春季对其卵进行有效的防...
大豆胞囊线虫自身蠕动距离有限,主要通过农事耕作、田间水流或借风携带传播,也可混入未腐熟堆肥或种子携带远距离传播。大豆胞囊线虫寄主范围很广,大多数为杂草和豆区不常见的植物。在栽培植物中的主要寄主有小豆,赤小豆、饭豆、某些菜豆品种等。 二、为害特点 大豆胞囊线虫是亚洲及美国大豆...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该线虫是一种定居型内寄生线虫,以2龄幼虫在土中活动,寻根尖侵入。该线虫寄生豆科、玄参科170余种植物,有的虽侵入,但不在根内发育。胞囊线虫以卵、胚胎卵和少量幼虫在胞囊内于土壤中越冬,有的粘附于种子或农具上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胞囊角质层厚,在土壤中可存活10年以上。胞囊线虫自身蠕动...
症状特点:植株矮小、叶片黄化、根系有白色或褐色胞囊;侵染来源:病土、病残体、带虫种子及农机具;传播方式:土壤扩散、水流、农具传播;综合防治措施:选用抗病品种、与非寄主作物轮作、深翻晒土、药剂处理土壤、加强田间管理。 问题涵盖了大豆胞囊线虫病的症状、侵染来源、传播途径及防治措施,内容完整。症状方面,线虫侵...
大豆胞囊线虫病.ppt,大豆胞囊线虫病 大豆胞囊线虫又称黄萎病,俗称“火龙秧子”。美国、日本、朝鲜等国均有发生。我国主要分布东北、华北及河南、安徽、江苏、山东等地,一般减产10%-20%。重者可达30%-50%。甚至颗粒无收。 1.症状 在大豆整个生育期均可危害。大豆受害后,植
(大豆胞囊线虫生活史) 农业防治 01 (1)发生较重地区应实施3年以上轮作或种植抗线品种,轮作可与种植抗病品种或作物相结合,即轮作中加入一季抗病品种或诱捕作物如菜豆、豌豆、三叶草或绿肥作物等,可减少轮作年限提高防病效果。 (2)防止在线虫病发生地作业的机械越区到非发...
大豆胞囊线虫(SCN)作为植物的动物寄生虫,通常不以杀死宿主为目标,而是专注于完成其生命周期以增加种群数量,导致显著的产量损失。值得注意的是,一些长期种植单一作物的农业土壤显示出SCN密度的显著下降,并以…
大豆胞囊线虫病的防治需综合方法:1. **轮作**:与玉米、小麦等非寄主作物轮作2-3年,降低土壤中线虫基数;2. **抗病品种**:选用如“抗线1号”等抗性品种阻断病原侵染;3. **深翻土壤**:将30公分以下的深层土壤上翻,破坏线虫栖息环境;4. **化学防控**:播种前用5%克线磷颗粒剂3kg/亩沟施,或0.5%阿维菌素...
大豆胞囊线虫的成虫形态特征显示出显著的性别差异。雌虫呈柠檬形,初始颜色为白色,随后转变为黄褐色,尺寸在0.85-0.51毫米之间。其体壁特征显著,布满不规则的横向短齿花纹。雌虫的阴门区域有一个明显的圆锥体结构,阴门小板呈两侧半膜孔型,且具有发达的下桥和泡状突起,这些都是雌虫的特有构造。相比之...
防治大豆胞囊线虫的措施多种多样,首先在于严格的检疫制度。考虑到大豆胞囊线虫在我国局部地区存在,并且不同地区的生理小种有所区别,我们应当加强检疫,避免病原带入未感染区域,或引入不同的生理小种。推广抗病品种是经济有效的防治手段。选择抗病和耐病的大豆品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御胞囊线虫的侵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