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指法律,是胜雅律的老本行;胜雅律曾在瑞士苏黎世大学法学院就读,后拿到法学博士学位,1982年起出任瑞士比较法研究所中国法律顾问,对中国法律、中国法律制度史、中国法律思想史等颇为精通。“智”指《智谋》,是胜雅律的成名作;1988年,胜雅律以德文写就详细介绍中国三十六计的《智谋(上册)》(Strategeme,...
胜雅律(Harro von Senger) 德国弗莱堡大学汉学终身教授。曾任该校四所哲学学院的联合院长,以及第二哲学学院东方研究所所长。1982年至2020年,任瑞士比较法研究所中国法律专家。著作译成16种语言出版。 2021年3月19日,瑞士联邦委员会首次通...
会场之外,共鸣亦在回响。长期研究人权议题的瑞士法学家和汉学家胜雅律(Harro·von·Senger)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书面专访,详述为何仅围绕某些个人权利的人权观相当狭窄,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可被视为“全球人权项目”且对瑞士等欧洲国家应对难民问题具有现实意义。现将访谈实录摘编如下:中新社记者:作为中国改革开放...
瑞士汉学家胜雅律(Harro von Senger) 瑞士汉学家胜雅律去年新出了一本书,名《瑞士之道》,是运用老子《道德经》的观点,对欧洲小国瑞士作分析评价的作品,很有创意。之前,他已有《智谋》一书面市。该书汇集我国的三十六计,一炮打响,有多种译本,...
编者按:5月19日,中国新闻社在北京举办“东西问智库·中国人权发展道路专题研讨会”。欧洲知名汉学家、瑞士比较法研究所中国法律专家、德国弗莱堡大学汉学终身教授胜雅律(Harro von Senger)应邀作书面发言,阐释中西方人权观共识与交流等议题。中新社“东西问”特将胜雅律教授发言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律”和“智”,恐怕是瑞士知名汉学家胜雅律(Harro·von·Senger)学术生涯的两个“关键字”。 “律”指法律,是胜雅律的老本行;“智”指《智谋》,是胜雅律的成名作。胜雅律是公认的“中国通”。待1978年中国打开“国门”,他几乎每年访问中国,亲身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发展变化。身为法学家、汉学家...
胜雅律教授说,用现象学方法的西方观察家普遍认为中国官方的主张都没有意义。他们提出的理由是过去中国官方文件经常只是空洞的宣传,当时重视这些文件的人们受了骗。但是,抱着这种怀疑的西方人没有考虑到中国共产党“修正错误”的能力,“我建议不要低估中国共产党总结经验、反省、有了错误就改、不重犯的本领”。他...
【解说】瑞士知名汉学家胜雅律是公认的“中国通”,他在大学时便开始学习汉语。自1978年后,胜雅律几乎每年到访中国,亲身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变化。近日,胜雅律在瑞士接受了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 【解说】1988年出版的《智谋》是胜雅律的成名作,详细介绍了中国三十六计。他认为,无论东西方,三十六计表现的...
胜雅律:犹太经典《旧约》两千年来支配着西方世界观,《旧约》中上帝告诉人类要“征服地球”。这种把地球认为是人的征服对象的教条在全球影响很深。如果人类社会要在后疫情时代构建生态文明,就不应该坚持这种地球是人类征服对象的教条,而应该代之以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的正确思想。人可以改造物质世界,但是同时一定也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