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篓专列”的地铁线路 登上热搜,引发网友热议 近日,有网友发现,重庆地铁4号线石船站开通后,每天都会有一群老人背着装满各种蔬菜瓜果的背篓赶去市区买菜,久而久之,这条路线被亲切地称为“背篓专线”。据介绍,在地铁站开通之前,这些老人只能在镇上卖菜。由于镇上人少,不仅菜卖得慢,菜价也低,而到了市...
“轨道穿楼”“116米全国最深地下站”“最美轨交双层虹桥”、最具烟火气的“背篓专列”……这些独具特色的轨道交通站点已经成为重庆乃至全国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近年来,重庆市公安局轨道交通分局深化勤务机制改革,全力守护城市交通主动脉和生命线,保障市民出行安全。(单轨二号线摄影:刘畅)(地铁1号线摄影:田芝铭...
轨道分局根据近期“背篓专列”乘客出行及换乘习惯,进一步优化警力部署,组建起一支“背篓专列”护航小分队。这支队伍每天搭乘首班列车接力护送“背篓专列”乘客出行,不仅为乘客提供必要的引导与帮助,还密切关注车厢内的安全状况,及时处置各类突发情况,确保每一位“背篓专列”乘客的出行安全与顺畅。上游新闻记者 宋剑 ...
大凉山地区的人们,在农闲时都会在“背篓专列”上卖自家产的瓜果补贴家用。一大凉山地区,山势延绵,窗外的景致,随着季节更替着,车厢里的瓜果蔬菜四时不同。如今暑气已消,正是秋高气爽好时节,“背篓专线”的沿途又迎来了一波又一波的“网红”水果:四川大凉山的软籽石榴,丑苹果……凉山地区昼夜温差大,水果也...
重庆地铁“背篓专线”为大家所熟知,而在忠县长江段,还有一条水上的“背篓专线”,一艘往返于忠县县城和洋渡镇的客渡船——渝忠客2180。 “背篓轮渡”一年出船363天,剩下的2天,是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穿行江上,它速度不算快,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怎样的作用?...
“背篓专列”作为城市与乡村连接的纽带,既体现了有形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承载了无形的文明与人文关怀。在申论中,可以从有形与无形两个维度出发,探讨其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通过这种模式提升居民幸福感和城市文明程度。 一、有形文明道路:基础设施的实际作用 “背篓专列...
“背篓专列”的地铁线路 登上热搜,引发网友热议 近日,有网友发现,重庆地铁4号线石船站开通后,每天都会有一群老人背着装满各种蔬菜瓜果的背篓赶去市区买菜,久而久之,这条路线被亲切地称为“背篓专线”。 据介绍,在地铁站开通之前,这些老人只能在镇上卖菜。由于镇上人少,不仅菜卖得慢,菜价也低,而到了市区的菜...
无独有偶,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铁路部门开行了81对公益性“慢火车”,途经21个省区和35个少数民族地区,经停530座车站。穿越太行山的“铁公交”,行走在大别山的“老绿皮”,在武陵山区助力乡村振兴的“菜农、果农专列”等,无不体现着铁路“为民而慢”的便民情怀。地铁“背篓专线”与公益“慢火车”,折射了...
🌶️重庆背篓专列:文明共融的缩影 📺中央媒体对“重庆背篓专列”的报道,让老罗回想起河南、广西、宁夏等地的省考大作文。文明社会的真谛,在于既能接纳现代科技,又能容纳传统生活方式。 🥦在重庆,许多菜农选择用背篓搭乘地铁去市区卖菜。虽然有网友建议高峰时段禁止携带菜筐,但重庆官方回应,我们的服务宗旨是以人...
这支小分队,全力护航“背篓专列” 4月11日7时30分许,重庆轨道交通4号线一列由黄岭开往主城区的“背篓专列”抵达保税港站。 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拉着满载广柑及农副产品的竹筐,急匆匆地准备换乘轨道交通9号线。 由于上车心切,老人竹筐底部的小轮子不慎卡入了列车与站台之间的缝隙,导致整个竹筐侧翻在地。老人试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