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热病者颐先赤,其中“颐”指的是面颊下方的部位,具体位置在两侧下颌角与耳垂之间的区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腮部。 位置解释:根据《黄帝内经》的记载,“颐”指的是面颊的下方,下颌骨周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腮部。 原因分析:当肾经有热邪时,患者往往会在面颊下方这个区域最先出现发红发热的表现。中医认为五脏对应...
#陕中医•每日背经典# 肾热病者,先腰痛胻痠,苦喝数饮,身热,热争则项痛而强,胻寒且痠,足下热,不欲言,其逆则项痛员员澹澹然;戊己甚,壬癸大汗,气逆则戊己死。刺足少阴太阳。诸汗者,至其所胜日汗出也。 ...
肝热病者,左颊先赤;心热病者,颜先赤;脾热病者,鼻先赤;肺热病者,右颊先赤;肾热病者,颐先赤。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肝,东方木,在左;心,南方火,在上;脾,中央土,在中;肺,西方金,在右;肾,北方水,在下。颜:额。颐:颌。热病从部所起者,至期而已(期为大汗之...
32 刺热篇(1)肝热病者…脉引冲头也 44 2024-06 7 31 热论篇(6)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勿止 53 2024-06 8 31 热论篇(5)帝曰:其病两感于寒者…故死矣 42 2024-06 9 31 热病论篇(4) 帝曰:热病已愈…此其禁也 22 2024-06 10 31热论篇(3)其不两感于寒者…可泄而已 ...
肝热病者,左颊先赤。心热病者,颜先赤。脾热病者,鼻先赤。肺热病者,右颊先赤。肾热病者,颐先赤。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 湿热经纬,卷一 《温热经纬》(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着。五卷。搜集多种温热病著作,以《内经》,张仲景等之说为经,以叶桂(天士)、薛生白、陈平伯、余师愚...
痘痘临床上又称为痤疮,是皮肤科一个常见疾病,可以长在面部或者胸背部。面部的痘痘由于长在不同的部位,相对应的脏腑也有所不同,对于中医的治疗也有所差异。关于不同的部位和不同脏腑的关系,在中医经典《黄帝内经·素问》刺热病篇中有这样的描述,肾热病者,颐先赤。这
肾水居下,故肾热病者,颐先赤。颐,腮间口角也。五脏病虽未发,先见赤色于面部者,当即刺之[方剂汇www.fane8.com],勿使其病,此名曰治未病也。) 热病从部所起者,至期而已,其刺之反者,三周而已,重逆则死。诸当汗者,至其所胜日,汗大出也。诸治热病以饮之寒水,乃刺之,必寒衣之,居止寒处,身寒而止...
面部不同区域与特定脏腑相对应,通过观察这些区域的颜色变化,可以推测相关脏腑的健康状况。例如,《素问·刺热》提到“肝热病者,左颊先赤;心热病者,颜先赤;脾热病者,鼻先赤;肺热病者,右颊先赤;肾热病者,颐先赤。”这表明五脏六腑的热病可以在面部相应的部位表现出颜色的变化。舌象诊断:舌头的不同部分也与...
本条涉及的症状为“掉眩”,病因为“风”,病位所在的脏腑是“肝”。肝属木,木生风,肝为风脏,风气通于肝,肝病可以生风,发生以动为特征的证候。本条所论 属于内伤,所指乃肝病生风引发的掉眩症状,属于内风范畴,如:肝热生风,肝阳化风,郁勃生风,此为肝脏本身的病证,又肾者水脏,主水藏精,真阴...
遗精,不可一味责之肾,六君子汤案。 | 中医认为,遗精病位主要在心、肝、肾,病因为脏虚、湿热、痰火、瘀血;基本病机为精室被扰、精失固摄。中医疗效确切,现分享我一医案:张某某,男,26岁,2024年5月17日初诊。患遗精已经数年,多则二日一次,甚则每天皆作。常感神疲乏力,纳差便溏,记忆力减退,经西医多次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