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热病者,先不乐,数日乃热,热争则卒心痛,烦闷善呕,头痛面赤无汗,壬癸甚,丙丁大汗,气逆则壬癸死,刺手少阴太阳。脾热病者,先头重颊痛,烦心颜青,欲呕身热,热争则腰痛不可用俯仰,腹满泄,两颔痛,甲乙甚,戊己大汗,气逆则甲乙死,刺足太阴阳明。肺热病者,先淅然厥,起毫毛,恶风寒,舌上黄身...
〔原文〕肺热病者,先淅然厥,起毫毛,恶风寒、舌上黄,身热。热争则喘咳,痛走胸膺背,不得太息,头痛不堪, 汗出而寒,丙丁甚,庚辛大汗,气逆则丙丁死。刺手太阴,阳明出血如大豆,立已。第五段〔原文〕肾热病者, 先腰痛, 胻酸, 苦渴数饮,身热。热争则项痛而强,肝寒且痠,足下热,不欲言。其逆则项痛员...
壬癸属水。所以这句话其实是:前面是肺热的症状,然后出现了逆证,汗出了却热不退,反而汗出恶寒,那...
TA的其他评论 类经 查看 46 病能论篇(7)所谓深之细者…以四时度之也22 类经 查看 46 病能论篇(7)所谓深之细者…以四时度之也38 类经 查看 46 病能论篇(6)有病身热解墯…为后饭25 类经 查看 46 病能论篇(6)有病身热解墯…为后饭26 类经 查看 46 病能论篇(5)有病怒狂者…帝曰善34 ...
🌈黄帝内经(297)🌺肺热病者,先淅然厥,起毫毛,恶风寒,舌上黄,身热。热争则喘欬,痛走胸膺背,不得大息,头痛不堪,汗出而寒;丙丁甚,庚辛大汗,气逆则丙丁死。刺手太阴阳明,出血如大豆,立已。🌸肺脏发生...
肺热病者,右颊先赤。肾热病者,颐先赤。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 湿热经纬,卷一 《温热经纬》(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着。五卷。搜集多种温热病著作,以《内经》,张仲景等之说为经,以叶桂(天士)、薛生白、陈平伯、余师愚等之说为纬,辨别温病的伏气、外感、内容丰富。
面部不同区域与特定脏腑相对应,通过观察这些区域的颜色变化,可以推测相关脏腑的健康状况。例如,《素问·刺热》提到“肝热病者,左颊先赤;心热病者,颜先赤;脾热病者,鼻先赤;肺热病者,右颊先赤;肾热病者,颐先赤。”这表明五脏六腑的热病可以在面部相应的部位表现出颜色的变化。舌象诊断:舌头的不同部分也与...
恶寒发热是病人在发热的同时,必伴有怕冷的感觉,其程度虽加衣被,或近火取暖犹不能解其寒。恶寒发热是外感表证的主证,如六经辨证中的太阳病,卫气营血辨证中的卫分证,三焦辨证中的上焦证,均可见此。 《素问·刺热篇》:“肺热病者……恶风寒,舌上黄,身热”《伤寒论》“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故在外感...
——肺热咳嗽和风寒咳嗽的区别 1、诱发的病因不同 首先是肺热咳嗽主要是因为风热邪毒侵犯了肺部,或者寒或风热咳嗽日久入里化热,让肺内郁热,便导致肺气失宣,进而出现严重咳嗽的症状; 而风寒咳嗽则是风寒入体引起的一种疾病,多是因为外界气候的突然变化,机体不适应,自身又存在免疫功能低下的问题,故风寒之邪得以入侵...
组成:桔梗、芦根等。体虚易感冒者,可加入黄芪;肺热咽痛者,可加入金银花等。此配方会根据个人体质适当进行加减化裁。 功效:清肺化痰、改善呼吸道功能、保护呼吸道黏膜。 三、中药雾化熏蒸 呼吸道宜湿润不宜干燥,当呼吸道干燥时,黏膜的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