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肾轴」理论是指胃肠道与肾脏任何一方发生变化都会通过能量物质代谢、免疫炎症、肠道黏膜、肠道菌群等多方面影响另一方,甚至产生不良后果,并可互为因果。 简单来说,就是肠道菌群与慢性肾脏病(CKD)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一方面肠道菌群影响肾脏;另一方...
大脑和肠道的双向沟通,构成了“肠-脑轴”的基础。肠-脑轴相互作用的证据来自各种研究,涉及无菌动物模型、抗生素、益生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功能性胃肠道疾病的生态失调。 通过建立肠-脑轴,肠道菌群可以影响大脑,如行为、食欲调节、肠道糖异生和5-羟色胺代谢。 肠道菌群的改变与焦虑、多发性硬化、自闭症谱系障碍...
在中国,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率可达29.9%~37.2%,约1/3的病人在发病10~20年后会进入终末期肾病。 不过,「肠-肾轴」理论的提出为肾病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肠-肾轴」理论是指胃肠道与肾脏任何一方发生变化都会通过能量物质代谢、免疫炎症、肠道黏...
患者的炎性细胞因子增加,肾功能受损,导致肠道损伤。细胞因子水平的增强作用于胃肠道壁的连接复合体;因此,通过改变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导致其通透性增高。此外,增加的肠道通透性会以正反馈方式放大全身炎症反应。增强的全身炎症进一步促进肾功能障碍。败血症性急性肾损伤:水分潴留->肠壁水肿->尿素代谢->破坏屏障->细...
“肠-肾轴”是指胃肠道与肾脏相互作用,胃肠道对肾脏功能具有调节作用,包括神经内分泌参与,如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鸟苷、尿鸟苷素、胰泌素、血管活性肠肽、多肽、胃泌素、胆囊收缩苏等肠源性因素可调节肾功能。 “肠-肾轴”理论核心观点认为,CKD患者在疾病进展过程中会出现肠道微生态系统( 内环境) 紊乱...
1 高血压、慢性肾病往往伴发,表现为免疫失调、代谢紊乱和交感神经激活等,与肠道失衡及宿主-菌群互作的改变有关; 2 宿主和菌群的肠道代谢产物通过血液循环影响全身,外加肠道神经和免疫系统,大脑、肠道、菌群和肾脏紧密关联并促进疾病发生; 3 肠道与肾脏之间通过代谢依赖性和免疫两种路径构成“肠-肾轴”,肠道对肾脏疾...
以“肠-肾轴”理论为基础的免疫沟通为肾病营养治疗提供了新思路。SCFAs等肠道代谢产物可调节肾脏免疫。靶向肠道代谢产物的营养干预方式是肾病治疗的有效措施。肠道黏膜免疫反应异常是IgA肾病的重要发病机制。调节肠道黏膜免疫是具有前景的IgA肾病营养治疗方式。肠-肾之间存在免疫细胞沟通,这种沟通与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为...
一、什么是肠-肾轴? 在我们的肠道内,生活着数以亿计的微生物,它们在营养吸收、代谢调节和免疫支持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当肾病患者经历病情恶化、药物长期使用和饮食限制时,往往会面临肠道菌群的失衡。这种失调不仅导致胃肠道的不适,甚至还可能进一步加重肾脏的负担。
肾病“肠”治——肠肾轴理论及其在CKD治疗中的应用 50111 观看发布时间 2020-11-10 课程介绍
猫肠道肾脏轴探讨 有越来越多的研究支持——在多个物种中,肠道和肾脏之间存在着重要的联系(也称为“肠——肾轴”),两个系统对彼此有重要的影响,具有潜在的重要临床意义。患有慢性肾病(CKD)的猫存在菌群失调,这支持了肠道是延长寿命和改善合并症的潜在治疗目标的观点。本文回顾目前对肠肾轴的理解和治疗方案,对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