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作为一种恶性程度高、致死率高的肿瘤,被称为“癌中之王”。尤其对于晚期肝癌患 者而言,治疗难度极大,但随着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特别是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出现, 为这部分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和生存希望。 一、晚期肝癌的传统治疗困境 晚期肝癌患者常常面临肿瘤多发、转移等复杂情况,导致手术难以实施。传统的...
亚组分析卡博替尼对HBV+患者的疗效,发现卡博替尼显著延长OS(9.7月vs6.1月)和PFS(4.4月vs1.8月),降低HBV相关肝癌患者31%的死亡率和69%的疾病进展风险。 雷莫芦单抗成功发现肝癌首个生物标记物 雷莫芦单抗在肝癌研究的更新数据不多,最成功的莫过于REACH-2试验。REACH-2试验是雷莫芦单抗对比安慰剂二线治疗AFP≥...
肝癌分子靶向治疗的原理是利用肝癌细胞内某些特定分子的生物学作用来控制或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转移等生命活动。分子靶向治疗相比于传统疗法,具有创伤小、不易产生副作用、作用快速、有效率高等优点。 目前,肝癌分子靶向治疗主要以靶向蛋白和靶向信号通路为主。这些靶向物质包括EGFR、VEGF、mTOR、VEGFR、PI3K、AKT等...
其中,细胞免疫治疗主要包括被动和主动两类,肿瘤疫苗的发展也在加速。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例如nivolumab和pembrolizumab,已经在晚期肝细胞癌的治疗中显示出安全有效的特性。靶向治疗药物索拉非尼和瑞格非尼也被证实对晚期HCC治疗有效,但尚未显著提高存活率。因此,迫切需要确定新的治疗策略和选择适合这些治疗的患者。 肝细胞肝...
回顾肝癌领域近十多年来的发展历史,索拉非尼曾给肝癌患者带来了巨大福音,而此后十年间,许多靶向药物在肝癌领域的尝试均以失败告终。近两年来,随着仑伐替尼、卡博替尼、雷莫芦单抗等靶向药物以及PD-1/PD-L1单抗等免疫治疗药物的出现,给广大肝癌患者带来了希望,也让肝癌领域的发展迎来新的契机。
肝癌表型和分子异质性使其对常规化疗和靶向治疗具有高度耐药性。失去手术机会的肝癌复发患者往往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肝癌细胞与其微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肝癌微环境主要由肿瘤细胞、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on lymphocytes, TIL)、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肝...
近年来,随着对肝癌发生发展过程的深入研究,对于肝癌的发生及其相关分子通路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研发出了多种分子靶向药物,主要包括抗血管生成药物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两大类。一线抗血管生成药物包括索拉非尼和乐伐替尼,两者均能有效延长不可切除晚期肝癌患者的生存期。对于一线药物不良反应无法耐受或用药期间肿瘤进展的...
近年来,以抗肿瘤血管生成的靶向治疗联合以PD-1/L1抗体为代表的免疫治疗方案在晚期肝癌治疗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4-7]。靶向联合免疫治疗良好的疗效以及相对可控的副作用提升了系统性治疗在肝癌中的地位和作用。其较高的客观缓解率(ORR 30%~40%)和较长的缓解持续时间(≥6个月)使其成为肝癌转化治疗中的优选方案,...
原发性肝癌的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现状与挑战
药物缺乏选择性是目前肿瘤化疗的主要问题,为提高药物疗效,减少不良反应,人们开始对靶向载药制剂进行探索。靶向药物制剂最突出的优点是靶向性明显,能在靶位保持有效药物浓度和时间。近些年越来越多的靶向制剂用于肝癌的靶向治疗。现对抗肿瘤药物阿霉素靶向制剂治疗肝癌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指出其治疗前景及存在的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