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增强MRI对直径≤2.0 cm肝癌的检出和诊断能力优于动态增强CT,而且在评价肝癌是否侵犯门静脉、肝静脉主干及其分支,以及腹腔或腹膜后间隙淋巴结转移等方面,更有优势[3]。 也就是说,对于比较小的肝癌病灶,肝脏动态增强磁共振能更利于明确癌灶的性质以及周边组...
《CSCO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自2018年首次发布以来,不断丰富并优化肝癌治疗策略,引领临床实践规范化、精准化发展。在确保延长生存期这一“硬终点”外,还立足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这一“软实力”,不断推动肝癌治疗方案个性化、有效化和优...
发现肝内直径≤1cm结节,动态增强MRI、动态增强 CT、超声造影 3 种检查中至少 1 项检查以及Gd-EOB-DTPA 增强 MRI 检查同时显示“快进快出”的肝癌典型特征,则可以做出肝癌的临床诊断;若不符合上述要求,可以进行每2~3个月的影像学检查随访并结合血清AFP、DCP、7个microRNA组合以明确诊断,必要时进行肝病灶穿刺...
系统抗肿瘤治疗和/或联合局部治疗已成为不可切除或中晚期肝癌的重要治疗方式,也是肝癌转化治疗的重要手段。 (7)新辅助治疗是指对于适合手术切除但具有术后高危复发转移风险的肝癌患者,在术前先进行局部治疗或系统抗肿瘤治疗,以期消灭微小病灶,降低术后复发率、延长生存期;但新辅助治疗也存在风险,应严格选择适宜人群,同...
知乎,中文互联网高质量的问答社区和创作者聚集的原创内容平台,于 2011 年 1 月正式上线,以「让人们更好的分享知识、经验和见解,找到自己的解答」为品牌使命。知乎凭借认真、专业、友善的社区氛围、独特的产品机制以及结构化和易获得的优质内容,聚集了中文互联网科技、
中晚期肝癌,治疗原则应着眼于癌毒内壅、正气未衰,综合运用中药方剂,有利于减少或缓解并发症、提高疗效及生活质量,此阶段中医辨证常见证型为肝郁脾虚证和湿热毒蕴证。终末期肝癌,治疗原则应着眼于癌毒炽盛、正气亏虚,治疗以扶正为主。终末期肝癌常见肝肾不足、气阴两亏等证候表现,治疗理法为益气养阴、扶正消...
本指南中的“肝癌”主要指HCC。 2022年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更新发布了《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该指南反映了当时我国在肝癌诊断和多学科综合治疗方面的最新进展,对规范诊疗行为、改善患者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优化医疗资源起到了重要作用。近两年来,国内外在肝癌的诊断、分期及治疗方面取得了更多...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4年版)》,以更好规范肝癌诊疗行为,反映肝癌诊治最新进展,提升肝癌患者总体生存率,进一步推动落实并达成中国政府《“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实现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5%的目标。 《指南》强调,肝癌诊疗须重视多学科诊疗团队(MDT)的沟通与合作,建议开展肝癌诊疗工作...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徐诗瑜)4月1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4年版)的通知,此次更新新增了诊断系统证据级别和推荐指数,纳入多种疗法,高危人群至少每隔6个月进行1次筛查。 “这是继2017版、2019版《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和2022版《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的又一次更新。指南更新...
近日,在第28届国际分子医学学术大会(ISMM28)中,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肝胆外科商昌珍教授分享《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4年版)外科治疗解读》主题报告,在随后的肽度TIMEDOO专访中,商教授深入解析了外科治疗的核心要点,为肝癌诊疗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手术切除依然是首选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