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属于中位体细胞突变负荷肿瘤,肝癌体细胞突变负荷及其产生的新生抗原负荷与患者生存期相关,携带TP53新生抗原的肝癌患者总生存期更长,免疫评分更高,CTL浸润程度、免疫细胞溶细胞活性(CYT)评分更高。HBV相关肝癌中可能存在更多新生抗原,这些间接证据表明新生抗原在HCC治疗中...
1月24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郑树森院士研究团队在期刊《Advanced Science》上发表了研究论文,题为“Galectin-1-Induced Tumor Associated Macrophages Repress Antitumor Immunity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Through Recruitment of Tregs”,本研究阐明了肿瘤分泌的半乳糖凝集素-1(Gal1)赋予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
4月22日,由CLEAP中国中青年肝癌研究协作组发起的CLEAP004研究:中晚期肝癌一线免疫治疗后的进展模式分析在线发表于Frontiers in Immunology。 东部战区总医院秦淮医疗区刘秀峰教授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孙惠川教授为本研究通讯作者,东部战区总医院秦淮医疗区杨朝旭教授为本研究第一作者。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潘扬勋博士为共同...
近年来,以免疫细胞为基础的治疗方案在延长肝癌患者生存期、降低癌症转移和复发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作为肝内主要的淋巴细胞,被认为是抵御肝癌的第一道防线。研究[2]表明,肝癌进展过程中存在NK细胞耗竭,而NK细胞的数量与患者生存率呈正相关,因此恢复NK细胞在肝内的数量和功能,或是一种有效的治疗...
肝细胞癌(HCC)是肝癌最常见的类型,仍然是全球范围内的健康挑战。大多数HCC病例通常发生在炎症的肝脏、炎症状态和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反应,这可以显著影响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早期对免疫疗法的研究发现,由免疫细胞调节的抗肿瘤反应可以作为治疗实体或血液肿瘤的有效工具,尤其是对T细胞和巨噬细胞。在肿瘤微环境中,肿瘤...
近年来,随着对免疫系统及其与肿瘤微环境相互作用机制的深入理解,免疫治疗在肝癌中取得了显著的突破和进展。 一、肝癌的免疫逃逸机制 肝癌的发生和发展受到免疫系统调节失衡的影响。肿瘤细胞通过多种机制逃避宿主的免疫监视和攻击,抑制活化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等重要成分的抗肿瘤免疫应答。这些机制包括:1)免亲和...
在切除或消融治疗后,采用atezo+bev方案辅助治疗HCC复发高风险患者,不会导致HRQoL或功能出现具有临床意义的恶化。赵海涛教授点评这项T+A方案在肝癌根治术或消融术后辅助治疗的结果,是本次ASCO大会上我比较感兴趣也很看重的另一个研究,我们中心也参研了。这也是近2年发布的为数不多的HCC术后辅助治疗结果。T+A术...
局部消融是小肝癌(最大径≤3 cm,最多3个结节)的潜在根治方法。消融可使用化学、热或电等方法。目前射频消融(RFA)或微波消融(MWA)具有更好结局。小肝癌患者消融后5年OS率约为60%。局部消融可行性由肿瘤大小,位置和达到完全缓解可能性决定。对于>3 cm的肿瘤,研究显示联合局部消融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可改善OS...
目前普遍认为VEGF主要起促进血管生成的作用,但有报道VEGF可促进肝癌TME中抑制性免疫细胞的浸润和免疫检查点分子的表达。 二肽基肽酶-4(DPP4)或CD26是一种丝氨酸外肽酶,最近的研究表明,Snail/DPP4/CXCL10轴参与了HCC的免疫抑制和抗PD1治疗抵抗。据报道,DPP4对神经肽Y(NPY)的转化增强了肝癌中NPY5受体(Y5R)的激活和...
但是人们有可能在分子或基因水平研究诱导肿瘤抗原的表达,促进免疫系统对肿瘤抗原的识别,唤起宿主的主动免疫反应.有人[1]应用激活的β淋巴细胞与肿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以制备出高效特异性的"肝癌疫苗",这种疫苗在体内能有效地治疗大白鼠肝癌,提示肝癌(HCC)疫苗的制备有希望成为可能.有人发现卡介苗(BCG)表面与某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