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若静息情况下,优势手握力正常 (男性握力>25 kg,女性握力>18 kg) ,则排除肌少症; 若肌力低于正常,则要进一步测评肌量。 3.若肌量正常,则排除肌少症; 若肌量减低,则诊为肌少症。 肌少-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 1 适当运动 运动可以提高骨量、肌量和肌力,改善肌肉控制、平衡及协调,降低跌倒甚至骨折风险,...
抗骨质疏松-肌少症药物治疗: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评估骨转换生化指标、骨密度和骨折风险,同时评估肌肉含量、肌力和肌肉功能,酌情选择钙剂、维生素D制剂、多种骨吸收抑制剂或骨形成促进剂,增加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肌生成抑制素单抗或其受体单抗等多种治疗肌少症的药物正在研发中,相信未来可能会有助于治疗骨质疏松-...
肌少症或称“肌肉减少症”,由Rosenberg于1989年首次命名。国际肌少症工作组将肌少症定义为:“与增龄相关的进行性、全身肌量减少和/或肌肉强度下降或肌肉生理功能减退”。肌少症、骨质疏松症和骨折的发生均随增龄而增加,肌少症和骨质疏松症相伴出现被统称为“活动障碍综合...
抗骨质疏松-肌少症药物治疗: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评估骨转换生化指标、骨密度和骨折风险,同时评估肌肉含量、肌力和肌肉功能,酌情选择钙剂、维生素D制剂、多种骨吸收抑制剂或骨形成促进剂,增加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肌生成抑制素单抗或其受体单抗等多种治疗肌少症的药物正在研发中,相信未来可能会有助于治疗骨质疏松-肌少...
肌肉减少症(sarcopenia,简称肌少症)、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和骨折的发生均随增龄而增加,肌少症和骨质疏松症相伴出现被统称为“活动障碍综合征”(dysmobility syndrome),致使老年人易于跌倒和骨折,继而成为老年人群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1。 肌少症的定义 ...
有证据表明,肌少-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中国一项针对80岁以上成年人的研究报告显示,男性患病率为10.4%,女性为15.1%。另一项比利时研究表明,与不伴有肌肉减少症的老年患者相比,肌肉减少症老年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症的风险高出4倍。 所以,防治肌少-骨质疏松症至关重要,有助于改善老年人群独立生活的...
3.若肌量正常,则排除肌少症; 若肌量减低,则诊为肌少症。 肌少-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 1 适当运动 运动可以提高骨量、肌量和肌力,改善肌肉控制、平衡及协调,降低跌倒甚至骨折风险,有助于防治肌少症及骨质疏松症。运动的方式有很多种,如有氧锻炼、阻力和力量锻炼、全身振动锻炼、多模式锻炼等,老年人运动方式...
骨质疏松是以骨量降低、骨微结构损害及骨脆性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疾病。肌少症或肌肉衰减综合征,属于肌力、肌量或肌肉功能下降为特征的肌肉系统疾病。如果骨质疏松和肌少症同时并存,就被称为肌少-骨质疏松症。是以肌力、肌量、肌肉功能下降,体重降低和骨微结构损害为特征的骨骼肌肉系统疾病。国外有一位专家对680...
10月20日世界骨质疏松日 骨质疏松症和肌少症要一起防 本报记者 楚超 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骨质疏松症和肌少症是影响中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两大疾病,并且两者会“狼狈为奸”。9月22日,由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组织专家编写的《肌少-骨质疏松症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在线发表,其中强调,骨质疏松症和肌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