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分田 [ zhí fèn tián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zhí fèn tián ] 古代按品级授予官吏作俸禄的公田。北魏太和九年 公元 年 均田﹐地方官吏也按级分给公田﹐为授职分田之始。隋时已有职分田之称﹐以后历代相沿﹐唯授田数量各有增减。职分田于解任时移交后任﹐不得买卖。官吏受田佃给...
解析 中国古代按官职品级授与官吏作为俸禄的土地。施行于西晋至明初,其间亦曾称为菜田、禄田、职公田、职分田等。职田是国家掌握的公田,不属官吏私人所有,只以收获物或部分收获物充作俸禄的一部分,官吏离任时要把职田移交给下一任。这种土地严禁买卖,也不得换易。
成语(Idiom):职分田发音(Pronunciation):zhí fèn tián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个人在工作、生活中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职分田是由“职分”和“田”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其中,“职分”指的是个人在特定的工作、生活中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田”则是比喻工作、职责的意思。职分田...
历史官职> 职分田 亦称职田。隋唐内外职事官俸田之一。隋文帝自诸王以下至于都督。给永业田外,“又给职分田”,一品五顷,至五品则为三顷,其下每品以五十亩为差,至九品为一顷; 外官亦各有职分田。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制,京官一品十二顷、二品十顷、三品九顷、四品七顷、五品六顷、六品四顷、七品三顷...
汉语词典> 职分田 亦名“职田”。北魏至明初按品级授给官吏作俸禄的公田。北魏太和九年(公元485年)均田,地方官吏亦按级给公田十五顷至六顷不等,为授职田之始。隋京官给职分田一品五顷,至五品则为三顷,每品以五十亩为差。外官亦各有职分田。唐给内外官吏永业田外,给职分田,京官自一品、外官自二品以下...
除口分田及永业田外,唐代尚有两种田:一种是职分田,另一种是公廨田。 职分田是当作百官的俸禄。唐高祖武德年间,百官不发俸禄,只给职分田。但职分田在唐代时废时置,如玄宗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下令“依旧给京官职田”。可知开元十八年以前有一段时间是不给职分田的。但一般来说,是给的时间多,不给的...
一、职分田 的渊源 北魏太和 九年田 令 “诸宰 民之官 , 各随近给公由 , 刺史十五顷 , 太 守十顷 , 治中 、别 驾各 八顷 , 县令、 郡承六 顷。更 代相 付。 卖者坐 如律 。” 杜佑 说 “职分 田起于此 。”北 魏的 这一规定 , 为后代的 职分 田 制度奠定了基础 。北 魏的 职分...
正一品官的禄米为700石,俸钱为9.8万钱,职分田达到12顷,依次减少,九品官的禄米为40石,俸钱1300钱,职分田2顷。这是雷打不动的法定收入。此外,官员还有名目繁多的烤火费、办公费、衣料费等等,服侍官员的家人仆从,他们的生活费用也由国家支付,为数相当可观,如国家每个月支付给一品官仆从费用约2万钱。正一品授...
从一品员工,比如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国公,就是年薪粮六百石,职分田十二顷,永业田五十顷。 唐朝主要作物 正二品员工,比如尚书令、郡公,年薪为粮五百石,职分田十顷,永业田三十五顷。 从二品员工,比如尚书左右仆射、县公,年薪为粮四百六十石,职分田十顷,永业田三十五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