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治理秩序重构:机理与现代化方向 作者:耿鹏鹏1 罗必良2 作者单位:1.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华南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制度与发展研究院 文章刊发:耿鹏鹏,罗必良.乡乡村治理秩序重构:机理与现代化方向[J]. 世界农业, 2024(4):61...
罗必良(华南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制度与发展研究院) 耿鹏鹏(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文章来源 本文来源于《农业经济问题》2024年第4期,全文有删减,完整版请在中国知网查看。 一、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高质量发展”重要理念,并明确指出...
罗必良 耿鹏鹏:“稻米理论”:集体主义及其经济解理 Talhelm等提出的“稻米理论”认为,水稻与小麦迥异的种植方式形成了中国南方集体主义和北方个体主义的文化分野。由于水稻种植具有天然的集体行动要求,例如保障频繁用水的灌溉设施的建设与修葺、上下游或区域之间的水源分配与使用、不同生产环节的用工互助与劳动协助等,所以...
被广泛接受的理论解释是地权安全性假说。农地确权的经济绩效具有情境依赖性。原有地权安全性以及农户由此形成的“记忆”,会对农地确权的行为响应及其经济绩效产生重要影响。以往的研究将调整经历刻画为农户的产权安全感知,从而判断:无农地调整经历的农户由于地权安全性感知最高,也因此成为确权政策响应中最具潜在效率的群...
作者简介:罗必良(1962—),男,湖北监利人,华南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制度与发展研究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制度经济与产权理论。E-mail:loubi@scau.edu.cn 引用本文: [1]罗必良,耿鹏鹏.“稻米理论”:集体主义及其经济解理.[J].华南...
作者简介:罗必良,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耿鹏鹏,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 文献来源:《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期。 摘要:无论是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还是城市化的“极化—扩散”效应及其关联的涓滴...
罗必良(通讯作者)(1962-),男,湖北监利人,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农业经济和制度经济研究。E-mail:luobl@scau.edu.cn 摘要: 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使得农村土地及其权益的竞争性配置贯穿了整个中国历史。中国农村地权的模糊性和不...
文| 罗必良耿鹏鹏 华南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制度与发展研究院 农地产权制度是中国乡村治理的核心线索。由国家法律赋权、社会认同和农民行为能力三个维度所表达的产权强度及其差异,是导致不同乡村治理模式的内在根源。农耕文化、地权模糊及其关系交易,构成了...
学术界主要使用行为经济学理论,引入“禀赋效应”概念证明农地确权户基于情感提高的农地租金附着于土地要素价值所形成的租金上涨效应。从而判断,农地确权将带来土地流转租金上涨。但产权界定的行为响应往往具有历史继承性。罗必良[20]指出,制度变迁...
罗必良(华南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制度与发展研究院) 文章刊发:《管理世界》2022年第12期 文章主要内容 摘要:农村社会的“差序格局”,决定了中国传统村庄治理模式呈现出由社会关系网络所维系的非正式治理特征。由农地确权所表达的产权明晰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