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后来云台受封的二十八个人里面,耿弇或许是一颗最奇异的珍宝。从更始二年耿弇率领上谷突骑南下投奔刘秀到建武三年这近四年的时间里,年轻的耿弇并没有获得多少独挡一面的机会。刘秀对耿弇应该说是重视而且欣赏的,他初登帝位,便拜任耿弇为建威大将军。耿弇时年22岁,成为刘秀手下最年轻的一位大将军。之后耿弇和吴汉一...
但耿弇的决定,恰恰是刘秀得以获得天下的原因:首先,这么做,耿弇其实抱定了不胜利不撤军的打算,所以这既是冒险,也是搏命;其次,除了耿弇提到的粮草问题之外,这支军队的主力实际上是农民军出身,看张步的手下就知道,这样的军队没有信念可言,只能打顺风仗。这也就是为何邓奉、庞萌等人一旦反叛,像吴汉、盖延这样...
激战中,耿弇被流箭射穿大腿,血流如注。耿弇拔刀斩断箭矢,继续冲锋陷阵,“左右无知者。” 光武帝正在鲁地,闻耿弇与张步鏖战,急忙率兵增援。部将劝耿弇:“敌军兵马强盛,您又身负箭伤,是否暂时避战,等待皇上救援?”耿弇意气风发道:““天子驾到,臣子理应杀牛置酒款待伴驾的文武百官,岂能因敌军强大而麻烦圣上?”...
他就是东汉开国功臣、云台二十八将之一的耿弇(yǎn)!耿弇出生于文人家庭,他的父亲名叫耿况,“以明经为郎”,还和王莽的堂弟是同学。后来,耿况被任命为朔调连率,也就是上谷郡守。耿弇年少好学,后跟随父亲在上谷郡,因经常看到军官训练士兵,“由是好将帅之事”。 公元23年,绿林军攻破长安,王莽被杀,当时天下的形...
东汉战神耿弇,一生战绩辉煌,平定四十六郡,攻城三百余座。公元29年,刘秀东征中拿下齐地,非常的高兴,在一场群臣大会上,他毫不吝啬的夸赞起大将军耿弇,说:昔韩信破历下以开基,今将军攻祝阿以发迹,此皆齐之西界,功足相方。而韩信袭击已降,将军独拔劲敌,其功乃难于信也。我们的开国领袖毛泽东最懂历史...
耿弇字伯昭,扶风郡茂陵县人。他的先祖在武帝时,以吏二千石从巨鹿迁徙到扶风。父耿况,字侠游,以通晓经术为郎,与王莽从弟王伋共学《老子》于安丘先生,后为朔调连率。 耿弇少年时期就好学,学习他父亲的学业,由于经常看到郡尉考试骑士,建立旗鼓,练习跑马射箭的武功,由此耿弇对将帅产生了兴趣。等到王莽败,更始立,诸...
耿弇[yǎn]在东汉的开国战争中,绝对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一个角色,他一门父子六人,都在东汉开国战争中出力。并且耿家后来是在历史舞台上活跃了近两百年的家族。其代表人物为东汉开国名将耿弇,还有后人东汉军魂的缔造者耿恭,还有为大汉王朝终结北匈奴的最大功臣耿秉和耿夔。出身名门,审时度势,选定刘秀 耿弇出生于...
西汉末年,年仅21岁的官二代耿弇认识了当时还是更始帝刘玄手下的一位普通将军——刘秀。汉武帝刘秀手下只有寥寥数千人,然而,年轻的耿弇将军却相信,刘秀日后必定能成为一统天下的人。他的洞察力令人钦佩,而这两位决定一同奋斗的“打工人”是如何相遇的呢?当王莽当政,建立新朝,各地人民纷纷起兵反对他的统治,大地...
耿弇(yǎn)(3年~58年),字伯昭,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市)人,汉族。东汉开国元勋、军事家,“云台二十八将”第四位,上谷太守耿况的儿子。耿弇喜好兵事,随父投奔刘秀,授偏将军,参与平定河北地区。刘秀称帝后,授建威大将军、好畤县侯,败延岑、平齐鲁、定陇右,平定四十六郡,攻取城池三百余座,屡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