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杯 [ ěr bēi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ěr bēi ] 古代饮器。椭圆形﹐木胎涂漆﹐两侧各有一耳﹐或装鎏金铜饰﹐并有全部铜制者。陶制的多为明器。盛行于战国﹑汉至晋时。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
高颜值创意手把陶瓷马克杯 大容量大耳杯 企业商务logo拿铁咖啡杯 潮州市坤丽科技有限公司 3年 回头率: 27% 广东 潮州市 ¥6.80 成交6793个 美索米亚.ins风大耳杯咖啡杯冰拿铁玻璃杯带手柄家用水杯马克杯子 广州睿达酒店用品有限公司 4年 回头率: 19.6% 广东 广州市番禺区 ¥44.00 成交20个 ...
阿里巴巴为您找到1,506个今日最新的耳杯价格,耳杯批发价格等行情走势,您还可以找市场价格、批发价格等相关产品的价格信息。阿里巴巴也提供相关耳杯供应商的简介,主营产品,图片,销量等全方位信息,为您订购产品提供全方位的价格参考。
耳杯,又叫羽觞、羽杯,历史可追溯到周代,战国到两汉时期最火,简直是古代的“网红”酒具! 秦汉时,还有用玉做的耳杯,稀有又珍贵,想想都让人流口水,那可是宫里用的高级货! 一直到唐代,耳杯都还在使用,后来才慢慢消失,真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抹亮色!🎨耳杯的设计与材质 耳杯的形状是椭圆形的,口沿两边各有一个...
再看这件漆耳杯的器形,杯内满施朱漆,它的边缘如耳翘张,别称羽觞,即如鸟振翅。这种古老的杯形,流行于春秋战国,秦汉魏晋,是一代贵器,更是一代雅器。羽觞,多美妙风雅的名称,它的基本形制是扁椭圆,弧形壁,浅腹平底,饼形足或高足,口缘两侧各有一个半月形耳或方形耳。这种形制始于春秋战国,是由...
耳杯是楚墓中出土数量最多的一类漆器,流行于战国、秦汉时期。耳杯又称“杯”、“羽觞”,常作为饮酒器使用。《楚辞·招魂》:“瑶浆蜜勺,实羽觞些”,大意为往耳杯里添加美酒。《汉书》:“酌羽觞兮消忧”,表达的则是用耳杯饮酒消愁。在汉代宴饮场景中,耳杯常与樽、勺放在一起使用(图一)。应该是...
“金罍含甘醴,羽觞行无方”。“羽觞”即为耳杯或羽杯,源于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常见的一种饮酒器,因口沿处有双耳似鸟雀之羽翼而得名。 武山县博物馆馆藏绿釉耳杯,汉代,2019年出土于西旱坪遗址,高3.2厘米、长10.2厘米、宽8.5厘米;圈足长6.3厘米、宽3.5厘米。椭圆...
耳杯,亦被称为“羽觞”或“羽杯”,是中国古代贵族专享的饮酒与饮食器具。其独特之处在于两侧呈现半月形耳朵的设计,因而得名耳杯。这种器具不仅外形别致,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其制作材质也极为考究,包括木胎漆质、青铜以及施釉陶瓷等众多选择。耳杯的历史可追溯至战国时期,两汉、魏晋时期则达到鼎盛。其...
🍶 耳杯在古代被称为“羽觞”,是饮酒器。王羲之《兰亭序》中提到的“曲水流觞”所用的觞,即为此类容器。材质有铜、陶、木等,而玉耳杯相对少见,尤显珍贵。📏 该耳杯的尺寸与常见出土玉耳杯相比显得小巧玲珑(出土玉耳杯长度一般在12-14厘米左右),这可能是因为当时取得优质玉料相对困难,只能就料设计制作;...
耳杯,又称羽觞,起源于汉代,常作为酒器使用,有时也可作为食器。它的形状一般为椭圆浅腹,无头尾,羽翼呈双耳形,因此得名耳杯。战国至汉晋时期,耳杯非常流行。耳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孟康的注解,他提到羽觞像爵一样,有头尾和羽翼的形状。耳杯的演变和流行,反映了古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从战国到汉晋,耳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