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有个叫做楼璹(shú)的读书人,熟知耕桑,他曾在杭州临安做过县令,有感于农夫与蚕妇的辛苦,将农桑生产的每个环节都画了下来,并对每一环节都赋诗一首,他这一套画册,名叫《耕织图》。 后来这一套耕织图轶失,只剩一些摹本,康熙在第二次南巡途中,得到江南士子进献的一套《耕织图》,十分喜爱,令宫廷画家焦秉...
《最江南·醉杭州丨《耕织图》:中国农耕文化的诗画春秋》带你走进古时田间地头,看中国农耕文化的诗画春秋。 《耕织图》是南宋绍兴年间的楼璹所作,共有45幅,其中耕图21幅,织图24幅。楼璹在任临安府於潜县令时,勤勉务政,劝课农桑。他跑遍其县治十二乡,向当地的农夫蚕妇交流取经。长期的观察体验加之细腻传神的...
推荐理由 南宋於潜县令楼璹所绘《耕织图》,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图文并茂形式,全面、系统、完整地描绘了水稻耕作和蚕桑丝织生产过程,再现了南宋多彩社会生活和先进农桑技术,被誉为“世界最早的农业科普画册”,是体现中国农耕文化传承的杰出文化作品。 ▲...
《耕织图》的起源:南宋画家楼璹的创作 《耕织图》最早是由南宋画家楼璹(lóu shù)所作,他在绍兴年间(1131-1162年)任於潜(yú qián)县令时,深入田间地头,观察农夫和蚕妇的生产过程,绘制了《耕织图诗》45幅,包括耕图21幅、织图24幅。每幅图都配有他自作的五言律诗,以表达他对农民的同情和敬佩。
楼璹《耕织图》以图画配诗,开启了劝农的新方式。除了用来自警及用于宫廷教育之外,在宋代皇帝的倡导下,南宋各府、州、县的衙门墙壁上都绘有《耕织图》的图画和诗歌,一方面提醒官员重视耕织,一方面将耕织的标准化流程向公众传达。 元代时,安徽休宁人程棨根据楼氏家族收藏的副本临摹了一套《耕织图》,流传于世。这...
800多年前,南宋於潜县令楼璹尽访全域,绘制了“世界首部农业科普画册”《耕织图》, 那么当代《耕织图》又是什么样的?昨天,2024年“耕织潜城·遇见未来”耕织文化周活动在“耕织故里”临安於潜镇达到高潮,缓缓打开的《耕织图》画卷令人惊喜——光明农场里,千亩金色稻田随风摇曳,秋收游园会吸引了八方游客纷至...
首先开始欣赏是耕图共二十三幅(南宋楼璹原作·狩野永纳摹写) 《浸种》《耕》《耙耨》《耖》《碌碡》《布秧》六首为一组,说的是从秧田整地到下种的全套农活。“浸种”指将稻种浸水催芽,“耕”“耙耨”“耖”“碌碡”说的是耕田、耙田、平田等一系列水田整地活动。“耙耨”“耖”是碎土与平整土地的农具,也...
《耕织图》为南宋楼璹任於潜(今杭州临安)县令时所做。这位县令,有悯农情怀,念农夫之苦,织女之寒,描绘《耕织图》。其中,耕图从“浸种”到“入仓”一共21幅,织图从“浴蚕”到“剪帛”共24幅,真实详尽地记录了农作生产过程。每幅画,都配有一首八句...
《耕织图》是中国古代为劝课农桑,采用绘图的形式详实记录耕作与蚕织的系列图谱,原为南宋绍兴年间画家楼璹所作,作品得到了历代帝王的推崇和嘉许。此内整理:传元程棨摹楼璹绘本、清康熙三十五年焦秉贞绘、内府刊本(两种)、清雍正时期陈枚彩绘本、清代彩绘本及和刻本,共九种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