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今听雨僧庐下。 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注释】 ①蒋捷:南宋词人,身怀亡国之痛,隐居不仕,气节为时人所重。1.词人从听雨这一独特视角,描绘了自己人生三个阶段的不同境遇,分别流露出少年潇洒、壮年漂泊(飘零)、暮年孤冷(孤寂,凄冷)的心境。2.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赏析本词...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注释】①蒋捷:南宋词人,身怀亡国之痛,隐居不仕,气节为时人所重。1.词人从听雨这一独特视角,描绘了自己人生三个阶段的不同境遇,分别流露出少年潇洒、的心境。2.“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一句...
想到人世的悲欢离合,似乎总是那样的无情,既然如此,又何必感慨呢?就任随那窗外的雨,在阶前点点滴滴直到天明”。结合“少年听雨歌楼上”“壮年听雨客舟中”“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分析得出:以“听雨”为线索,截取三幅富有象征性的画面,组成了少年听雨歌楼(少年潇洒)、壮年听雨客舟(壮年飘零)、晚年听雨僧...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注释】蒋捷:南宋词作家。 生活在宋、元换代之际,宋亡后,隐居不仕。1.词人从“听雨”这一独特视角出发,依次推出了三种“听雨”的情境,刻画了自己人生不同阶段的不同境遇和感受。 请任选其中一个情境作赏析。2.这首词能否体现刘克庄的《...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虞美人〔宋〕蒋捷①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第三句:“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显然是“而今听雨”的一个特写镜头:独立僧庐,两鬓白霜,孤独凄凉。刻意凸现出僧庐之冷寂与鬓发之斑白,借以展示晚年历尽离乱后的憔悴而又枯槁的身心。 末句:“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这是饱经风霜的作者,面对萧萧秋雨,追抚一生经历发出不尽的慨叹,又蕴藏...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注】①蒋捷,字胜欲,生活在宋、元换代之际,一生饱经战乱。宋咸淳十年(1274)进士,几年后宋亡,不仕。 1. 鬓已星星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表现了词人什么心情?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描绘了少年时的欢乐与不羁;“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体现了壮年漂泊的孤独与愁苦;“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则流露出晚年历经沧桑后的无奈与超脱。《月夜游宝石山记》作者在欣赏宝石山的月色美景中,也流露出对人生的感慨...
虞美人 ·听雨蒋 捷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注]①蒋捷,字胜欲,号竹山,南宋词人。 南宋覆灭后,隐居不仕。10.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词提到了 “少年...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1. 这首词按照 顺序,截取了词人一生中三幅富有象征性的画面,形象地概括了作者不同时期在环境、生活、 各方面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2. “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一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相关知识点: 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