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者是一位皓首白须的老者,骑一头青牛,这便是老子。老子出关,是在公元前485年,算来已经86岁了。尹喜见老子虽然须发皆白,但面色红润,精神矍铄,紫气头上飘,朝霞身后照,如此背景画面中的老子,沉静如水,清气扑面,仿若神仙一般。 尹喜大喜!他知道当今世上的智者来了!他要留住老子,让他教授自己学问。但...
老子为何选择骑着青牛出关呢? 这个故事来自汉代刘向的《列仙传》,其中描述了老子骑着青牛,穿越了西关,来到了秦国。刘向认为,这不仅是史实,而且是老子思想的实践。 晚明诸葛羲进一步证明了这个故事的真实性。他在《青牛老树记》中写道,老子在函谷关被令尹喜强逼着写下了《道德经》,而那棵青牛树则是这个故事...
当尹喜进一步得知老子要出关云游,觉得非常可惜,就打算留住老子。史书这样记载: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意思是说,先生若想从这里出关去隐居不是不可以,不过得留下一部著作再走。正是尹喜这句软硬兼施的话,促成老子只用几天就完成了《道德经》的壮举。然后,老子就骑着大青牛悠然自得地走...
在现实社会中,青牛作为坐骑给老子代步那是不可能的。假如青牛可以作为坐骑,那也是年轻人的事,如文学作品中有放牛娃骑牛吹笛,悠闲自得的情景。壮年人都不坐,何况一个古稀老人。然而,老子骑青牛出关已广泛流传,那是因为老子已被神化,“青牛”已不是现实中的水牛了,而是神话传说中仙人所乘的青牛。其实,骑马...
老子到了函谷关,没有直走通到关口的大道,却把青牛一勒,移入岔路,然而他更料不到当他弯进岔路的时候,已经给探子望见,立刻去报告了关官。所以绕不到七八丈路,一群人马就从后面追来了。那个探子跃马当先,其次是关官,就是关尹喜,还带着四个巡警和两个签子手。
2500年前,老子骑着他的坐骑青牛,来到了函谷关。函谷关迎接老子的是令尹喜,他看见“日出东方,紫气东来”,意识到高人将至。他立即拜老子为师,虚心向他求道,并请老子著书。老子临行前交给令尹喜一篇五千字左右的著作,这就是后来传世的《道德经》。扩展 据《史记》记载,老子出生在春秋末期的中国,原名李聃,是...
所以,骑着“青牛”的老子就可理解为来自东方文的使者,带着博大精深的阴柔哲学,去感化蛮味十足的西方,与后世的“教化胡人说”相得益彰,老子出关后,据《史记》言,“莫知所终”,于是,老子出关后的下落也成了历史谜团,至今都没人能够给出答案,那么,不知所踪的老子 究竟去哪了?一种说法是老子出关后...
鲁迅在《出关》中描述,那天,年迈的老子穿了一件黄衣服,骑了一头青牛,背着一个布口袋,要过函谷关,到远方去。他去做什么,好像不做什么,因为他认为人就像水,应该向低处流,然后渗透于沙漠,蒸发于旷野,这就是生命的大道。他想到函谷关外面,把自己蒸发掉。
便找到了李耳,于是一系列的封神封帝,彻底把所有的学说又归结到了李耳一人身上,成了我们今天的样子。所以当年那位骑着青牛出关的老者到底是不是老子本人呢?我想大概这仅仅是一个传说吧,即使真的老子曾骑着牛从函谷关西去,大概也没有给尹喜留下什么,只能互道珍重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