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道可以被感知,就是被限定了,恰恰相反,道具有不可限定性。道虽然不可感知,但也是有迹可循,老子希望可以通过探寻前代的历史发展进程,把握上古三代的存亡之道,从而可以对现实社会和人的思想作出深刻反思,这就是道的意义。文章对先秦典籍中的“道”进行梳理、揭示“道”的涵义和规律、进而探讨...
这里老子用“谷”、“神”、“玄牝之门”、“天地根”来形容和描述玄虚的形而上学之道,“谷”象征道体的“虚”状,“神”比喻“道生万物”的绵延不绝,“玄牝之门”、“天地根”说明道是产生天地万物的根源。“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说明道体实存,道孕育万物而生生不息。 在《庄子》中也说,天地有大美,然而...
就是魏晋以后,士人多以庄子学的眼光来看老子了,还是不断有人提出老子思想的机谋性和政治功利性。此类说法实是甚多。这里举一些代表性的例子。唐朝王真首次提出《老子》是一部兵书,他写《道德经用兵要义述》,说《老子》之书“未尝有一章不属意于兵也”。这话显然夸张,但用兵之道目的是在克敌制胜,若说《老子》许...
道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讲就是指自然与社会的终极法则,西方学界称之为真理。古代人讲求道与追求真理并没有区别,所以道的最早含义是理。 但是老子在他的《道德经》一书中,却赋予道以物的意义。成为后世道家学派,乃至后世文献中道字的主要含义。《道德经》论道就好像是讲述某一个实际存在的事物。经文第二十五章这样来论...
老子道本体论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呢?是凸显和强调“无”的地位和作用。毫无疑问,作为本体的道是“有”与“无”的统一,其中的“有”是指道具有作为本体的实质性内容,这是题中应有之义,而且“无”亦有“似无而实有”的涵义,因而对于“有”可不特别提及;而作为天地万物及社会人生借以产生、存在、发展、变化和消亡...
“为道曰损”是指从主观到客观、从理想到现实、从物质到精神过程中的阻隔障碍都要一一剪除,以期求人与自然的便捷沟通,这是玄学家们对道法自然的继承。那么魏晋玄 学对道法自然的发展在哪里呢?在这里归纳为两点,第一点,魏晋玄学把老子思想的理论视角,从宇宙论转向了本体论的轨道上,重在通过“为道日损”的工夫...
浅谈老子“道”的哲学及其本体论意义
论老子思想的积极意义 论老子思想的积极意义 指导老师: 方向东 学员: 沈珠科 摘要: 对于老子思想历史上的多数学者都认为是“消极隐世” , 但是老子思想本质却应是积极用世的, 其著书的目的乃是为了指导执政者正确地治理国家; 其言论中的“无为”的应该理解为顺应自然, 因势利导, 不妄为、 不胡乱作为的行为;...
老子道论的主导意义是回归自然,另一种重要意义是提示政治谋略.这两种意义相互矛盾,前者以隐者的态度为本,以自然之道重建人类生活;后者以策士的态度为本,以自然之道指导制胜策略.同一个思想文本中有这样两种不同的问题意识是令人费解的.老子道论的双重意义导出战国道家的两个发展系统,一是杨朱,列子,庄子一系的自然...
老子处世当代laozi现代人意义 论老子的处世之道及其当代意义 论老子的处世之道及其当代意义 摘要老子以“无为〞为核心,建构了处世、修身无比丰富的哲理体系, 其以宇宙为参照,着眼于人类生存开展长久之大计,揭示了事物间对应依存的辩证关系,提 出了集人类文明于大成的最为卓越的方法论。主张人事规那么效法天道自然,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