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能够通过水喻复归于道,即观水以悟道,这与其认识论密不可分。从认识论角度而言,水属于现象界中的认识对象,道属于形而上世界中的认识对象,两者迥乎不同,分属两个不同领域的范畴。但老子却能将这二者沟通起来,通过观水活动来认识道,或者说通过对现象界的认识进入到形而上世界的领域中,其背后意味着老...
我们学习老子的论水的德行,使我们能悟出老子的智慧,分清了真假与是非。 我们从水处恶处得出一个道理,就是说人有时憨一点没什么,只要心里明白就够了。就如老子论水那样,“水处众人之所恶‘,也就是哪里险恶水就流向哪里,那里低洼它就朝哪里流去,正是水的这种向”恶处去“,终年不息,才汇集成了一条条大江大...
老子论水 老子,约生于公元前571年,是道家思想的创始人,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历史上他最早把水提到哲学的高度进行深刻论述,因此人们常把老子的哲学称之为水哲学。老子的重要著作《道德经》又叫《老子》,全书仅5000字,却阐述了他博大精深的哲学体系。 “道”是他哲学思想的中心观念。了解老子的水哲学,...
老子认为,圣人应如水一样保持沉静的心态,面对人生中的顺境和逆境都能泰然处之。 与善仁:水默默滋润万物,无私奉献,不求回报。老子借此强调,与人交往应怀有一颗仁爱之心,乐于助人。 言善信:水如潮汐般准时准点,从不失信。老子认为,说话应如水一样诚实守信,言出必行。 政善治:水滋养万物,调和阴阳,维持生态...
老子论水三章 善如水,君子以作事谋始。 • “天与水违行,讼.君子以做事谋始.”天和水行 走方向相反,象征争讼.君子因此领悟到做事 的开始就要考虑如何做好. 第一、上善若水 《道德经•第八章》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 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 善仁,言善信,正...
老子讲:“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孔子站在儒家修身的角度讲我们要效法有源之水的源源不断,提出我们对自身学问修养的提升也应当如此。而老子则是站在道家的角度讲这世间最大的善,就是水这种甘居下流、无私包容的品性。古话讲“到江送客棹,出岳润民田”,水滋养万物,默默做着它能做到的一切,但从...
在老子看来,高明的人应当效仿水的品质。他们选择居住在合适的地方,如同水总是找到最适宜的位置;心态深沉如水,包容万物,如同水能容纳一切;待人以仁慈,如同水滋润万物;说话守信,如同水流经之地总能找到归宿;治理国家,如同水顺势而为,治理得当;处理事务,如同水擅长解决各种难题;行动时,如同水...
老子论水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就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并使之生长,却不与万物争高下和利益,总是安然处在众人都厌恶而不愿意去的低洼之地,这种品格,是最接近于"道"的,这种品格才是一个商人成就大业的精神内核。它能够使...
道、儒、佛家论水 老子曰:"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江海之所以能为五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五谷王。”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莫之能先,以其无次易之也。” 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