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三章解读《道德经》是中国古代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它的作者是老子,姓李名耳,春秋末期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主张“道法自然”,强调顺应自然、无为而治,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道德经》分为上下两篇,共八十一章,阐述了宇宙之真理、人生之智慧,内容深奥且富有哲理。其中第三章被视为整部...
如果结合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治大国若烹小鲜”一语中,老子所要表达的治国之道就很明确了,就是治理一个国家不宜翻来覆去,不要动辄扰民,更不要乱折腾。 《道德经》里讲的“治大国如烹小鲜”,现在被“国学大师们”忽悠的面目全非并且政治化了。
读的过程中,再次感慨,老子的思想真的很超前了,而且,他对中国哲学思想的影响是潜移默化,但深远持久的,以至于初中和高中学的哲学知识,虽然没有刻意点出老子,但很多地方其实就是老子的思想,比如辩证的对立统一、矛盾的转化、全面看待事物、事物处在运动型中等等……此外还有无为而治、返璞归真(朴)、置身之外、戒骄戒...
从字面上看,无为似乎是无所作为、消极无为的意思,其实这是望文生义。老子所说的无为,绝不是什么也不做。他说过:“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这里的“必作”“治”都是有为的意思。“无为”并非是无所作为,而是以无为而有为。《道德经》的思想核心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