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经典名言及翻译 1 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这句话告诫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具有坚强的毅力,从小事做起,才可能成就大事业。 2、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水无比的高尚,利养万物而于世无争,而且宁愿呆在世人所厌弃的...
9、“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老子此话的意思是,了解我的人太少了,能效法我的人更难遇到。因此,圣人往往是穿着粗衣,却怀揣着美玉,有货不能为人所识。的确,老子提出以柔克刚、无为而治,很少有人能理解,尤其是接近于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的无为而治思想仅为统治者暴政过后的与...
11、“人生天地之间,乃与天地一体也。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人有幼、少、壮、老之变化,犹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有何悲乎?生于自然,死于自然,任其自然,则本性不乱;不任自然,奔忙于仁义之间,则本性羁绊。功名存于心,则焦虑之情生;利欲留于心,则烦恼之情增。”——老子 12、民之难...
(第五十六章) 这句话的意思是,“塞住出口,关上门径;收敛锐气,排除纷杂;调和光芒,混同尘垢。这就是神奇的同化境界。”(傅佩荣)这句话老子也重复过,可见他很看重这种与世沉浮的生存姿态。我们说“与世沉浮”只是一般字面意义上的,实际上老子所理解的圣人或者入道的人有道而人不知的,他们的不被知只是世人看不出来...
6、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7、老子在《道德经》中多次提到学习的方式及其态度,对我个人启发比较大的有三句:一、“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这句可能是人们比较熟悉的一句。益是增加,损是减少,这个没有异议。问题是增加什么,减少什么。首先,这句...
三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七章 【翻译讲解】:天地长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其不是为自己而生存,所以能够长久生存。 天地不自生,故能长生,老子以天地体现大道之品格而昭示人类社会。
老子经典名言名句妙语录及翻译《道德经》原文及意译 下载于2010年7月3日 《道德经》第一章 [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⑾,众眇之门。 [译文] “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
老子的一句名言: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谁可以帮我准确把他翻译成现代文?我先谢谢了. 答案 天下 的难事都是从容易的时候发展起来的,天下的大事都是从细小的地 方一步步形成的.相关推荐 1老子的一句名言: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谁可以帮我准确把他翻译成现代文?我先谢谢了...
1、老子名言“诲人不倦”意思是指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2、出自《论语·述而》:子曰:“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3、译文: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对我而言,却又做到了哪一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