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语:回看30年代哈尔滨老照片,独特的街景和人文风貌,充满浓郁的异域风情,令人惊叹。如今,几十年过去了,哈尔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和国家重要的制造业基地,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可以相信,哈尔滨的明天会更加美好!#深度好文计划# ...
1903年,哈尔滨进行了第一次人口调查。当时该市有中国人28338人; 俄国公民15579人; 日本人420人; 其他国籍220人。共计44607人。一曼街左侧是三中,远处借霁虹桥,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圣. 伊维尔教堂(现哈尔滨站北广场)红军街向北望去,右侧民益街口处原为卫生专科学校,被誉为哈尔滨医科大学的前身(现为黑龙江省...
80年代哈尔滨的一个胡同,当时的房子外墙都刷了红漆,当年流行这种风格。以上就是1983年的哈尔滨,那是四十一年前的“老哈尔滨”!当年的东北经济十分强势,城市建设井然有序。1983年的哈尔滨,要比全国大多数城市更美,甚至被外地人赞誉为“东方小巴黎”!因为很多建筑采用“苏式风格”,也有人称哈尔滨为“东方莫斯科...
老哈尔滨火车站原名为东三省铁路局总站,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哈太路。老哈尔滨火车站建于1903年,设计者是俄国工程师工程师梅尔尼科夫 (Мельников),建成后曾多次进行过扩建和改建。梅尔尼科夫是一名俄国铁路建筑师,曾在中国从事过多项工程的设计工作,其中包括老哈尔滨火车站、沈阳站、长春站和南满洲...
「城市记忆」哈尔滨(老香坊)记忆 香坊在历史上有田家烧锅、老哈尔滨和上号之称,是哈尔滨的主要发祥地之一,1805年,河北乐亭人李某在此制作线香,门楼上刻有“香坊”二字,始称香坊。1805年,有河北乐亭县李姓人家在田家烧锅村西开设线香作坊(现香坊公园处),门楼上刻有“香坊”二字,由此成为村名。1805年...
位于中央大街130号的哈尔滨万国洋行,其红色圆顶下清晰地标有“1922”年份,表明了它的建成和启用时间。随着各国商家的入驻,它因此得名“万国洋行”,同时也成为了当时中央大街上的时尚潮流先锋。新城大街(现尚志街)哈尔滨新城大街始建于1900年,这条街道旨在区分老哈尔滨(香坊),故称“新城大街”。这是当时较早...
一组80年的哈尔滨老照片,昔日的冰城,烟火气十足,按时间排序如下 ▲1980年哈尔滨,一列开往齐齐哈尔的火车上,遇到一个特殊的乘客,列车员们帮忙把他从车窗抬进车厢,王福春拍摄。▲1981年的哈尔滨,天寒地冻,在一个商店门口,屠宰场运来新鲜的猪肉,不知道什么原因,被直接扔在了门口道路上,久保田博二拍摄。▲...
这是一组上世纪80年代,黑龙江哈尔滨的老照片,由当时来哈尔滨的外国摄影师所拍摄。通过这些照片带大家去看看那时哈尔滨,感受80年代的城市风貌。这是1981年,日本摄影师久保田博二(Hiroji Kubota)拍摄的。冬季,哈尔滨士课街街景,后面那两栋高耸的建筑为士课街教堂。街头白雪皑皑,市民们在路边排队等公共汽车。那时...
关于这张老照片的描述不详,因此其具体拍摄地点目前无法确定。但从照片中可以看出,这应该是一个花市。图中多为俄罗斯面孔,很少见到中国人。他们穿着考究,闲适地挑选着花朵,显现出当时的较高生活水平。圣·索菲亚大教堂建设中 这张照片拍摄于1898年,也就是光绪二十四年,哈尔滨东清铁路驻队正在霍尔瓦特庄园(今田家...
于是,它成了中国的哈尔滨,独一无二的哈尔滨。今天,让我们翻开落灰的照片,点一盏东北深夜的灯,于火光中,细细看它静默且沸腾的历史。本文作者:陈雨洁;审核:陈少鹄 清末,百姓观看“拉洋片”,这在当时而言,相当于20世纪80年代农村人围聚在彩色电视机旁,是非常时髦的娱乐活动。清末,父亲推着独轮车,车上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