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李朝世宗五年(明永乐二十一年,公元1423年),为了便于“读者传写诵习”,政府令“铸字所印出”《老乞大》、《朴通事》等书⑤。这是官方文献中关于两书的首次记载。世宗八年(明宣德元年,1426年)八月,司译院在报告中明确说《老乞大》、《朴通事》是“译学”的教材,要“通事”背诵⑥。十六世纪初,李朝语言学...
老乞大朴通事-明-佚名 《朴通事》《老乞大》 朴通事上 当今圣主,洪福齐天,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又逢着这春二三月好时节,休蹉过了好时光。人生一世,草生一秋,咱们几个好弟兄,去那有名的花园里,做一个赏花筵席,咱们消愁解闷如何! 众兄弟们商量了。咱们三十个人,各出一百个铜钱,共通...
《老乞大》 《朴通事》 俗语的修辞特点夏凤梅《老乞大》 和《朴通事》 同为朝鲜时代最重要的汉语教科书, 并称“老朴” 。 二书在朝鲜流传了几个世纪, 《老乞大》 最早编写于我国的元代。 而《朴通事》 稍晚~些, 大致在元末明初。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学习汉语的实际需要, 明清时期在朝鲜曾多次修改重刊。 编写...
《老乞大》和《朴通事》,是朝鲜李朝(公元1392—1910年)时期流行的两种汉语教科书。一般认为,《老乞大》中的“乞大”即契丹,老乞大即老契丹。《朴通事》中的“通事”是翻译的称呼〔①a〕,朴通事即姓朴的翻译。两种书名可能暗示作者的身分,但其具体情况已不可考〔②a〕。 《老乞大》总共不到二万字,分上、下卷。
《老乞大》和《朴通事》是中朝文化交流的产物,前者是中国人编写 的,后者是朝鲜人编写的。这两本书都是为了帮助中朝两国人民更好 地相互理解和交流而编写的。在这两本书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相似 的常用词汇和短语,例如“大人”、“小官”、“万福”、“斟酒” ...
本讲座以《老乞大》《朴通事》目前存世的最早文本《原本老乞大》和《朴通事谚解》为依据,分析编者的做法,推测背后的理念。讲者认为《老》《朴》的魅力在于它的“原始性”:语言和内容都是“原生态”的,即忠实于生活,语言地道,知识准确,...
老’乞大 苦解①“朴通事酱解’②害 俊朱 德熙“老 乞大” 和 “朴通事” 都是朝 解 流傅很 久,影响 很大 的 漠藉 擅本。根据朝解 文献甜 载,疽 雨部害 在 十五世耙 初集已 握魔 泛流 傅。“李 朝育 锋”③ 世宗五年 六 月明 永 集二一一 年,公 元工年谴 曹 据司泽院 牌呈...
讲座伊始,汪维辉教授引用朝鲜著名语言学家崔世珍在《四声通解》序中的一句话:“夫始肄华语者,先读《老乞大》《朴通事》二书,以为学语之阶梯”,道出《老乞大》《朴通事》二书的重要价值。紧接着汪教授从语言、形式、内容和启示四个...
《老乞大》《朴通事》是从高丽末期到朝鲜末期约五百多年间韩国人最喜欢使用的汉语教材.两书随着时代的变化而被不断地修订,让我们看到对近代汉语演变过程的鲜活记录.朝鲜时期的语言学家崔世珍专门为了《老》《朴》两书编撰了词汇集《老朴集览》,内容包括单字解,累字解,老乞大集览,朴通事集览四个部分.其中,单字解,累...
老乞大朴通事六种版本中“馈” “给”二词的用法分析摘要:老乞大朴通事作为早期的对外汉语教科书,以接近 口语的对话体编写,真实反映了从元末到清中期北方汉语口语的面 貌,具有重要的语料价值。本文着重考察了老 朴诸版本中 “给”“馈”二词的使用情况,并在分析语料的基础上总结其各种 用法。关键词:老乞大;朴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