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考试才有可能达到榜眼和探花的起点,所以从仕途上来说,翰林院修撰 > 翰林院编修 > 庶吉士。
翰林院生活 | 明代翰林院号称宰辅预备班,其中的修撰、编修等人是怎么学习的?看起来似乎很一般:他们在皇帝和大臣身边当秘书或编修史书,一方面与皇帝或大臣建立亲密关系,一方面学习其治国理政的思路、方法,观察各部门的运作,时不时的还要提出自己的建议,等到学习到一定程度后才真正步入官僚系统做事,像张居正这样一步步走来...
榜眼和探花都会被授予翰林编修的职务,这个职务是正七品官,和县令一样大,职能和翰林院修撰差不多。编修主要是负责国史编修,以及起草一些告敕文书,相对状元的修撰来说接触皇帝的机会少了一些而已。榜眼是在中国科举制度中的殿试中,取得进士考试第二名的名称,与第一名状元、第三名探花合称“三鼎甲”。
商衍鎏被钦点探花后,先后任翰林院编修、侍讲衔修撰、国史馆协修、实录馆总校等职,曾参与编撰《光绪实录》。民国时期,先后任国民政府财政部秘书、江西省财政特派员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国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广东省政协常委、广东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
杨慎乃是东阁大学士杨廷和之子,正德六年(1511年)状元及第,授官翰林院修撰。他在“大礼议”事件中,站在了杨廷和一边,主张以明孝宗为世宗的皇考,以兴献王为皇叔考,对世宗生父母自称“侄皇帝”。他还参与了左顺门事件,试图阻止世宗改变父母尊号的诏书。因此,触怒了世宗,被杖责罢官,谪戍云南永昌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