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翔鹭衔鱼纹铜鼓——岭南越人的乐舞,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年),1976年出土于广西贵县罗泊湾汉墓,现藏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在此鼓足部一侧还刻有“百廿斤”铭文。现藏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此鼓出土于西汉时期岭南越人聚住区,铸造精细,纹饰精美,是汉代少数民族文物中的杰作。鼓足部刻有“百...
1. 历史渊源:翔鹭衔鱼纹铜鼓是岭南越人的文化遗产,起源于西汉时期。2. 考古发现:1976年,这件文物在广西贵县罗泊湾汉墓中被考古发掘。3. 现存地点:目前,该铜鼓被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收藏。4. 艺术特点:铜鼓的装饰图案精美,尤其是翔鹭衔鱼的纹饰,体现了对自然的尊重和生活美好的向往。5. 铸造...
翔鹭衔鱼纹铜鼓,作为岭南越人的乐舞瑰宝,其历史可追溯至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5年)。1976年,这一珍贵文物在广西贵县罗泊湾汉墓中被发现,现珍藏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此铜鼓的精美之处不仅在于其独特的纹饰设计,更在于其铸造工艺之精细。翔鹭衔鱼的图案,既展现了岭南越人对自然的敬畏与...
翔鹭纹,铜鼓纹饰之一。长嘴、长尾、伸颈,头有羽冠,双翅作飞翔状。在石寨山型铜鼓面上,多装饰有一圈翔鹭纹。常见是四只,其次是六只、八只、十只、十四只……最多达二十只。一说这种鸟就是性通风雨的“水鹤”,与求雨祭祀有关,是崇拜水鹤的思想反映。一说是古代雒越人的图腾鸟。一说这种鸟长嘴善渔,...
名称:翔鹭纹铜鼓 尺寸:高36.8厘米,面径56.4厘米,足径67.5厘米 时代:西汉 来源:1976年出土于广西贵县(今贵港市)罗泊湾1号墓 收藏: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 文物介绍 鼓面中心为太阳纹,十二芒,芒外七晕圈,主晕为衔鱼翔鹭纹,其余饰栉纹、勾连雷纹和锯齿纹。鼓身九晕圈,饰锯齿纹、圆圈纹、羽人...
东汉变形羽人纹翔鹭纹铜鼓是1984年8月27日来源于贵县覃塘镇拥兴村四队的文物,现收藏于贵港市博物馆。文物尺寸 身高38、面径68厘米。文物特征 面中心太阳纹十二芒,芒间饰心形纹,外一弦分晕,共17晕圈。晕内以变形羽人纹、变形翔鹭纹、眼纹、复线菱形纹为主纹饰,另以勾连同心圆纹、栉齿纹、羽纹作衬纹,...
汉代石寨山型翔鹭纹铜鼓 汉代石寨山型翔鹭纹铜鼓是一件汉代的藏品,馆藏于海南省博物馆。文物特征
名称:翔鹭纹铜鼓 尺寸:通高52厘米,面径77.5厘米,足径90厘米 时代:西汉 来源:1972年出土于 广西西林县普驮粮站 收藏: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 文物介绍 入土时胸腰已截开。鼓面中心太阳纹十六芒,芒间饰斜线三角纹;十三晕,第二、三、四晕饰勾连点纹带,第五晕饰勾连云纹,第六晕素面,第七晕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