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祐四年(907年),朱全忠篡唐自立,国号梁,以翁承赞为右谏议大夫。开平四年(910年),朱全忠以翁承赞为册礼副使,册封王审知为闽王。后朱全忠任命翁承赞为福建盐铁副使,加左散骑常侍、御史大夫,因朱全忠日渐骄恣,翁承赞辞官回闽。 翁承赞回闽后,王审知拜他为同平章事,封晋国公,其故里被命名为文秀乡光贤里昼锦庄。为...
而翁承赞作为闽籍朝臣,也于天祐元年(904)向昭宗奏称,全国四方战事连绵,民不聊生,唯有闽地一境晏然平和,且忠于朝廷,应予嘉奖升封,以安人心,即派翁承赞为册封使,赐以锦衣,专程到福州,加王审知为检校太保,封琅琊王,食邑四千户。 王审知见翁承赞...
翁承赞(859—932),字文尧(一作文饶),晚号狎鸥翁,祖籍京兆(今陕西西安),其家族于唐中期迁居福建,生于福唐县文秀乡光贤里(今福建福清新厝镇漆林村)。唐乾宁三年(896年),翁承赞以进士第三名擢探花使,后任右拾遗、户部员外郎等职,直言敢谏,深得朝野赞誉。本文翁承赞的五首诗作中,常有直抵...
翁承赞·唐 汉皋亭畔起西风,半挂征帆立向东。 久客自怜归路近,算程不怕酒觞空。 参差雁阵天初碧,零落渔家蓼欲红。 一片归心随去棹,愿言指日拜文翁。 擢探花使三首 翁承赞·唐 洪崖差遣探花来,检点芳丛饮数杯。 深紫浓香三百朵,明朝为我一时开。 九重烟暖折槐芽,自是升平好物华。 今日始知春气味,长...
访建阳马驿僧亚齐 唐代:翁承赞 萧萧风雨建阳溪,溪畔维舟访亚齐。一轴新诗剑潭北, 十年旧识华山西。吟魂惜向江村老,空性元知世路迷。 应笑乘轺青琐客,此时无暇听猿啼。 晓望 唐代:翁承赞 清霜散漫似轻岚,玉阙参差万象涵。 独上秦台最高处,旧山依约在东南。 题槐 唐代:翁承赞 雨中妆点望中黄,句...
第一次册封之后,王审知在南台山下新丰市堤为翁承赞饯行。翁承赞因此写下了题为《甲子岁,衔命到家,至榕城册封,次日闽王降旌旗于新丰市堤饯别》(以下简称《新丰市堤饯别》)一诗。诗曰: 登庸楼上方停乐,新市堤边又举杯。 正是离情伤远别,忽...
翁承赞·唐 倚涧临溪自屈蟠,雪花销尽藓花干。 幽枝好折为谈柄,入手方知有岁寒。 晨兴 翁承赞·唐 晨起竹轩外,逍遥清兴多。 早凉生户牖,孤月照关河。 旅食甘藜藿,归心忆薜萝。 一尊如有地,放意且狂歌。 华下霁后晓眺 翁承赞·唐 结茅幽寂近禅林,霁景烟光著柳阴。 千嶂华山云外秀,万重乡思望中深...
翁承赞工诗,风格端重典雅,存诗约40首,《全唐诗》录其诗一卷。代表作《晨兴》《寄示儿孙》等,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有隐逸情怀,又含家国之思。其诗融合盛唐余韵与晚唐细腻,被誉为“如晨露清新,似陈酿醇厚”,在唐末五代诗坛独树一帜。本文翁承赞的三首诗作:《书斋谩兴二首》描绘书斋生活,浅淡中凸显...
唐代翁承赞1 鉴赏 蒙闽王改赐乡里 乡名文秀里光贤,别向钧台造化权。 阀阅便因今日贵,德音兼与后人传。 自从受赐身无力,向未酬恩骨… 唐代翁承赞1 鉴赏 访建阳马驿僧亚齐 萧萧风雨建阳溪,溪畔维舟访亚齐。 一轴新诗剑潭北,十年旧识华山西。 吟魂惜向江村老,空性元知世… ...
翁承赞:诗韵中的读书人生 在历史的浩瀚烟云中,总有一些名字如璀璨星辰,照亮了文化的天空。翁承赞,这位出生于晚唐 859 年的才俊,字文尧,自号狎鸥翁 ,福唐县文秀乡光贤里(今福清市新厝镇漆林村)人,便是其中之一。他出身于礼乐名家翁氏家族,家族的深厚底蕴为他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翁承赞自幼便与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