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初年,周公东征平叛了东夷及商代的残余势力,部分族群向南转移,循淮水而至江淮地区,并与当地土著相融合,建立起舒、舒庸、舒鸠、舒蓼、舒龙等群舒方国,成为淮夷族群的重要部分,并在此形成了以兽首鼎、曲柄盉等为典型器物的地域青铜文化。东周时期,诸侯争霸,江淮地区是吴楚等国争夺的主要战场,群舒国小而...
群舒国又复国,为楚国附庸,《春秋左氏传·文公十二年》记载,公元前615年,群舒背叛楚国,楚国令尹成嘉俘获舒国君主和宗国君主,并进而围攻巢国。《左传》文公十二年(前615年)“夏,子孔执舒子平及宗子”. 舒国国家灭亡后,群舒国的王室以国为氏,是为“舒氏”。 舒国君主世系简表: 姓名 谥号 备注 舒应氏 皋...
🌟 群舒青铜器的艺术性 安徽博物院专家曾称群舒国的青铜器为“文艺青年”,它们的器物都是萌态的、生活化、世俗化的,艺术性独一无二。在20世纪60年代,古文字学家商承祚先生见到群舒青铜器的代表性器物兽首鼎后,给予了高度赞誉,并写了一首诗:“莫道春秋舒国小,牛形盆口邈难追。横铉遗制真谁偶,拍案惊看...
可就在这时,徐国突然入侵群舒国,《春秋·僖公三年》载:“徐人取舒。”前657年,徐国灭舒。一向追随徐国的群舒为何突遭徐人的入侵?徐人为何灭舒以及灭舒的过程,专为《春秋》注解的《左传》没有过多描述,推测可能是群舒受到背后楚国的调唆和笼络,群舒得了楚国的某些好处而使群舒想脱离徐国的掌控另投他...
古舒城,位于安徽庐江县西南四十里,曾是一个名叫舒国的古代国家。, 视频播放量 793、弹幕量 0、点赞数 14、投硬币枚数 0、收藏人数 7、转发人数 2, 视频作者 路遥在码字, 作者简介 读史用以明智,知古用以正身。,相关视频:有巢氏的传承:古巢国的兴起与沦陷,鄫国的命运
不为人知的群舒国! 安徽江淮地区是群舒方国的主要活动区域,这里是南北方文化交流和融合的重要区域。夏商时期,江淮地区的本地文化得到了充分发展,伴随着西周王朝的征伐和部分东夷族群的迁徙,东夷文化与中原文化在江淮地区汇聚、交融,淮夷也渐渐的发展壮大。从西周至春...
今安徽省庐江地区在先秦时期曾有舒国、舒庸国、舒蓼国、舒鸠国、舒龙国、舒鲍国、舒龚国等七个小国,它们都是周武王封皋陶(与尧舜禹并称“先圣四王”)后裔而建立的,合称群舒国。你认为,这些小诸侯国之所以得到分封的主要依据是( ) A. 都是同性王族的后代 B. 都是古代帝王先贤的后代 C. 都是功臣的后代 D...
因为吴国的强大,群舒国又渐渐叛楚投吴。前574年,舒庸国主趁着楚共王在鄢陵之战败于晋国,引导吴国从舒庸国袭击楚国的巢城、驾城、厘城、虺城。楚共王发兵救援东方,舒庸被楚军统帅公子橐师拿下。 最后的叛变 🏹至此,群舒诸国只剩下一个舒鸠。舒鸠比较圆滑,较早投靠了楚国。前549年,楚康王伐吴不成,...
群舒古国,早已湮没历史烟云里的周时偃姓诸国,在今安徽六安 、 舒城一带,传说为皋陶的后裔。后被楚所灭,融入吴楚。澎湃新闻获悉,“5·18”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融汇四方 光耀江淮——群舒文化展”(5月18日-8月18日)将在安徽博物院开展。群舒文化承袭中原文化传统,根植江淮地域文化,形成了最具安徽...
“东别群舒国”出自宋代宋庠的《送刁绎从事自龙舒西赴青城宰》。“东别群舒国”全诗《送刁绎从事自龙舒西赴青城宰》宋代 宋庠东别群舒国,西逾二剑天。才高邺都檄,政伫武城弦。莋马征蹄苦,严鸡瑞羽鲜。离愁知远近,万里到桥边。《送刁绎从事自龙舒西赴青城宰》宋庠 翻译、赏析和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