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美学一方面否定了实体化的、外在于人的“美”,另一方面又否定了实体化的、纯粹主观的“美”,那么,“美”在哪里呢?中国传统美学的回答是:“美”在意象。中国传统美学认为,审美活动就是要在物理世界之外构建一个情景交融的意象世界,即所谓“山苍树秀,水活石润,于天地之外,别构一种灵...
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中国传统美学所讲的“意象说”主张“美在意象” :美在“象 ”外之“意” ,言外之情。 任何一件美的文艺作品,其本身或为声色,或为言辞,都是有“象” (“在场的东西”)的。 能体悟到“象外之意” “词外之情” ,就是一种美感。 此种美不是低层次的感性美,...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作为文艺批评的重要术语,意象在新时期以来的文艺评论中运用得更为泛化,很多论者甚至言必称“意象”。依笔者看,在很多当代论著中,“意象”取代“形象”成为处处可见的“主角”,有时并非必要,不加甄别地混用、泛用,对文艺批评来说,未必是好事。这两个概念尽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只需上传一张照片,几秒钟后,你就能得到一张与上传照片意象极为相似的艺术图画。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当前大火的AI绘画软件带来的视觉新体验。 ②AI绘画的迭代堪称日新月异。2022年年初,AI绘画还只能生成些概念化的草图,取代人类画师更是天方夜谭;仅仅过了半年,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博览会...
1 【高一语文】阅读理解 浅谈中国画的留白 中国画的留白是建立在艺术想象基础上的一种艺术创造,它通过虚实关系、无中生有,对意象造型的美学追求,展示了中国画独特的艺术境界。 清代笪重光云:“空本难图,……无画处皆成妙景。”“无画处”正是画中留出的空白,能无形诱发人们的想象力,创造美妙的艺术境界。中国画...
【阅读理解(选择)/完型填空】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在公元前 8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间,尤其是公元前5世纪的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虽然那时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但却出现了罕见的人类智慧的高峰,诞生了很多伟大的里程碑式的思想家,“轴心智慧”则成为人类思想的原点,更成为我们认识美...
把握诗中的意象,有助于体悟意境,理解诗中所蕴含的情感。如“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月亮”“鸿雁”“红豆”常常是相思的象征;“芭蕉”“猿猴”是凄凉、悲伤的象征;“连理枝”“比翼鸟”是美好恋情的象征。[针对训练](2013·湖南高考,改编)阅...
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⑵阅读现代诗歌需要把握的方面:掌握诗歌特点: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和谐的音乐性;了解时代背景、作者情况;展开想象:诗歌的跳跃性要借助想象补充;推敲词句:用词造句的凝练、准确、抒情关键词语的表达作用;品味音韵:韵...
(选自《死水》,新月书店1928年版)(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A.从第二句开始,诗人便以铺陈手法,推出一幅又一幅景象,白石、青松、大海、夕阳、菊花等众多意象散发着中华文化古色古香的气息。B.诗人不说乌鸦在夕阳里飞翔,而说“鸦背驮着夕阳”,不说蝙蝠在黄昏里飞舞,而...
考查了内容理解结合诗句理解从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可知地点是山时间是晚季节是秋环境是雨考查了诗中意象的理解结合诗句理解意象就是诗中熔铸了诗人思想情感的事物例从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可知作者在诗中写了泉水青松翠竹青莲等很多美好高洁的意象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