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的《解放日报》报道了中美记者为纪念羊枣筹募新闻自由基金的消息。其中筹集基金纪念羊枣的有梁漱溟、郭沫若、刘尊棋、徐铸成、马思聪、熊佛西、约翰·费尔班克等人。 言行背后之因 郭沫若对“羊枣事件”特别关注的原因有以下三点。 羊枣曾是“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即“青记”的中坚分子。“青记”1938年3月30...
羊枣事件 《羊枣事件》是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中共永安市委党史研究室 内容简介 羊枣是抗战时期战斗在永安的优秀共产党员,杰出的新闻工作者,“羊枣事件”是发生在永安的重大历史事件,本书包括事件始末、羊枣生平事略、以及多篇纪念文章等。
211097851_“_羊枣事件”始末 71 人与事 往事钩沉 “羊枣事件”始末文·图/陆其国杨潮(羊枣)烈士像 羊枣其人 羊枣,本名杨潮,原名杨廉政,1900年5月出生于湖北沔阳一大户人家,其父杨会康是清末民初的官僚地主。杨家多子女,杨潮排行第四,杨刚排行第六。这对兄妹后来先后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来取笔名为“羊枣...
百度试题 题目[名词解释] 羊枣事件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羊枣原名杨潮,著名记者、军事评论家。1933年初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因与新四军浙东游击队秘密联系,被国民党逮捕,被虐身亡于杭州狱中。 暂无解析反馈 收藏
羊枣事件”。郭沫若是众多纪念羊枣者之一,他在公祭大会上,赠送了意蕴深厚的挽联、发表了情真意切的演讲;悼念会后,他参与发起募集新闻自由奖金。郭沫若的这些言行,是因为他与羊枣曾是并肩抗战的斗士,是因为他对新闻文学的重视和对新闻才子羊枣的珍惜,是因为抗战胜利之后他本来就在不懈地追求民主与自由。
羊枣事件使国统区人民看清了蒋介石集团的真实面目,也推动了国统区人民要求民主自由的正义斗争。新华日报》与《大公报》的论战1)1945年,重庆版《大公报》发表社论,把内战责任归于共产党,要共产党交出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第二天,《新华日报》发表社论《与<大公报>论国是》驳斥谬论,指出《大公报》“借大公之名,掩大私之...
羊枣事件 答案:羊枣原名杨潮,著名记者、军事评论家。1933年初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因与新四军浙东...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名词解释 "拒检运动" 答案:是国统区新闻界争取新闻出版自由的斗争。抗战期间,国民政府实施新闻检查制度,规定各省市报刊上的所有文章包括广告都必须送检。......
四集电视连续剧《羊枣之狱》,以45年前永安发生的"羊枣事件"为主线,将羊枣同志的光辉形象再现于荧屏,追怀先烈,总结历史经验,教育人民.这项工作是十分有意义的.但是,看... 章振乾,赵家欣,谢怀丹,... - 《福建党史月刊》 被引量: 0发表: 1991年
我国著名的新闻巨子、国际问题专家、军事政治评论家羊枣同志,是这个奇冤大狱中唯一的殉难者,故又称“羊枣事件”。由厦门大学出版社1992年5月出版的《羊枣事件》一书,作者多为这个事件的蒙难 著录项 来源 《东南学术》|1993年第6期|P.76-77|共2页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