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罗素开始了他的“先天综合判断”证明之路,《数学原理》就是罗素的尝试,他试图用逻辑来证明1+1=2。罗素写作过程中自己发现了“罗素悖论”,简单地说就是理发师不能自己给自己理发,而用哲学语言说就是逻辑本身不能用逻辑来证明。对于这一点,罗素的学生维特根斯坦显然比罗素研究得透彻,这位公认的逻辑大师最后说的...
比如,实数域上,我们可以说“用 x³ -1=0 能证明 x=1”。 同时,我们也能说“用 x=1 能证明 x³ -1=0”。 这两个句话都没有说x = 1为真或是x³ - 1 = 0为真,仅仅是给出了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 同理,当数学上说“用皮亚诺公理证明「1+1=2」”的时候,完全没有“「1+1=2」为真”...
任何先验知识,无论它感觉如何不言而喻,都是被禁止的,人类的直觉在数学发展中应该没有一席之地。罗素的《数学原理》用了362页才推导出1+1=2,这并不奇怪。《数学原理》第362页,1+1=2得到了证明。希尔伯特:不需要玩家的游戏 德国数学家大卫·希尔伯特(David Hilbert, 1862-1943)扩展了弗雷格和罗素的工作,...
罗素如何证明1+1=2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简单说,他受弗雷格影响,先定义了0、1和后继(1是0的后继):一个数是与其相似的类的类. 然后逐渐展开自然数和加法等. 罗素的大部分理论可以在《数学原理》中找到,但是过于艰深且没有中译本,可以参阅他的《数理哲学导论》(商务印书馆 汉译名著版本) 分析总结...
1+1=2的证明 然而,罗素的《数学原理》看似逻辑严丝合缝,但是依然需要基于某一套假设;而这套假设就是罗素在《哲学的问题》(the Problems of Philosophy)一书中提到的现实主义(realism)认知论(epistemology)。罗素承接了洛克、休谟一派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对现实的教条追求,设计了一套看似能够与康德体系和解的认知论。
3, 1/2, π 不是。 2, 6, 1600 都是这个集合的成员, 而 3, 1/2, π 不是。 把抽象层次再提高一点, 我们发现一个集合的成员本身也可以是集合。对于两个成员的集合 T = {a, {b, c}}, 第一个成员是 a, 而第二个成员是集合{b, c}。或者, 设 W 是一个集合, 它是由所有偶数的集合和所有...
任何先验知识,无论它感觉如何不言而喻,都是被禁止的,人类的直觉在数学发展中应该没有一席之地。罗素的《数学原理》用了362页才推导出1+1=2,这并不奇怪。 《数学原理》第362页,1+1=2得到了证明。 希尔伯特:不需要玩家的游戏 德国数学家大卫·希尔伯特(David Hilbert, 1862-1943)扩展了弗雷格和罗素的工作,提出...
任何先验知识,无论它感觉如何不言而喻,都是被禁止的,人类的直觉在数学发展中应该没有一席之地。罗素的《数学原理》用了362页才推导出1+1=2,这并不奇怪。 《数学原理》第362页,1+1=2得到了证明。 希尔伯特:不需要玩家的游戏 德国数学家大卫...
解答一 举报 简单说,他受弗雷格影响,先定义了0、1和后继(1是0的后继):一个数是与其相似的类的类.然后逐渐展开自然数和加法等.罗素的大部分理论可以在《数学原理》中找到,但是过于艰深且没有中译本,可以参阅他的《数理哲学导论》(商务印书馆 汉译名著版本) 解析看不懂?免费查看同类题视频解析查看解答 ...
伯特兰·阿瑟·威廉·罗素(Bertrand Arthur WilliamRussell,1872年5月18日-1970年2月2日)是英国哲学家、数学家和逻辑学家,同时也是活跃的政治活动家,1901年提出了著名的罗素悖论(设集合S是由一切不属于自身的集合所组成,即“S={x|x ∉ S}”。那么问题是:S包含于S是否成立?),给20世纪伊始正沉迷于构建完美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