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能说罗素一百年前在中国的见闻、评论及所提建议都正确,但说他的访华让刚经历过五四洗礼的中国学界开阔了视野、增进了对西方世界及思潮的了解应该并不为过。而作为罗素访华期间的随行翻译,在传播罗素思想、加深罗素乃至当时整个西方对古老中华文明的了解上,应该说赵元任功不可没。
罗素访华十个月间,当时的《时事新报》《民国日报》《晨报》《东方杂志》等报刊陆续登载了他的演讲和文章;《新青年》第八卷第二号、第三号,也用主要篇幅介绍他的学说和生平。除了巡讲,罗素当然也少不了游历和考察。作为访华游历和考察的成果,罗素离开中国一年后,写出了《中国问题》一书,这也是罗素唯一一本关于中...
湖南省长谭延闿亲自出面宴请罗素、杜威和蔡元培等人,再三挽留罗素,希望他在长沙停留一周,但被罗素拒绝,他希望早点赶赴访华的终点——北京。罗素抵京后,于11月7日在北京大学作了第一次“哲学问题”的讲座。此后,罗素陆续发表了系列演讲,包括“心之分析”“物之分析”“数理逻辑”“社会结构学”等,通常称之...
罗素的意思是要国人有创造的精神,应警惕西方近代资本主义造成的不良后果,像中国传统艺术一类的好东西应当保留,而以“保存国粹”归纳罗素的演讲,极容易误导大众。张申府的辩解,暂时平息了罗素关于中国问题的看法所引起的争论,但罗素对中国问题态度在许多中国知识分子心中留...
我们不能说罗素一百年前在中国的见闻、评论及所提建议都正确,但说他的访华让刚经历过五四洗礼的中国学界开阔了视野、增进了对西方世界及思潮的了解应该并不为过。而作为罗素访华期间的随行翻译,在传播罗素思想、加深罗素乃至当时整个西方对古老中华文明的了解上,应该说赵元任功不可没。
这些也可以说是赵元任的学术背景。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赵元任的语言天赋,他除了懂多国语言外,还掌握中国多地方言。尽管斯时赵元任还没有成为日后的“语言大师”,但作为罗素访华期间的随行翻译,赵元任很快就于不经意间显露出了其不凡的语言天赋。
作者:[英]伯特兰·罗素 译者:田瑞雪 版本:中国画报出版社 2019年9月 2020年是罗素访华100周年。作为世界闻名的大哲,罗素有着很深的中国情结。访华时,罗素多次在公开场合称颂中国文化;离华不久,他写作《中国问题》系统论述了当时中国的问题,同时还敦促英国政府退还“庚子赔款”,并将其应用于中国教育。日本侵华时,罗...
罗素访华讲学离开中国前,和中国学人合影。近代中国外遭列强觊觎压迫,内受军阀专制反动统治,加之军阀连年混战,民不聊生。一批先进知识分子为探索国家出路发起了新文化运动,期冀用民主、科学来唤醒国人。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语境中,世界名哲杜威、罗素、泰戈尔(当时又译作太戈尔、泰谷尔等)先后应邀访华,被知识界寄予...
我们不能说罗素一百年前在中国的见闻、评论及所提建议都正确,但说他的访华让刚经历过五四洗礼的中国学界开阔了视野、增进了对西方世界及思潮的了解应该并不为过。而作为罗素访华期间的随行翻译,在传播罗素思想、加深罗素乃至当时整个西方对古老中华文明的了解上,应该说赵元任功不可没。
需要说明的是,爱因斯坦是物理之王,但罗素也不差,他是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文学家,分析哲学的主要创始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现代三大哲学家”之一。上世纪20年代,蔡元培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时,非常喜欢邀请世界名人前来讲学,曾先后邀请过罗素与爱因斯坦。罗素访华 1920年,刚刚结束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