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友枝重视对大众史、大众文化和社会礼俗史的研究,可见她的学术旨趣与韩书瑞较为接近。 韩书瑞、罗友枝合著的《十八世纪中国社会》的中心论点是:“18世纪在中国近代早期是最有活力的一个时期。”两位作者对众多学者不够重视中国18世纪而更为关注19世纪的历史颇不以为然,且对学者们贬低18世纪的地位,认为这是个腐败奢靡...
罗友枝(Evelyn Rawski,罗斯基),美国匹兹堡大学中国史日裔女教授,曾编辑过Popular Culture in Late Imperial China,精于明清史研究。柯文在《在中国发现历史》一书中曾提到她对晚清中国大众识字率的研究。1993年,她与余英石(余英时)角逐美国亚洲学会副会长,余不敌罗而败。
罗友枝 人物简介: 一、罗友枝担任职务:罗友枝目前担任宜宾市叙州区小罗五金店法定代表人;二、罗友枝投资情况:目前罗友枝投资宜宾市叙州区小罗五金店最终收益股份为0%;老板履历 图文概览商业履历 任职全景图 投资、任职的关联公司 商业关系图 一图看清商业版图 ...
Evelyn Sakakida Rawski / 罗友枝 /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3人评价 China: The Three Emperors(1662-1795) (2006) Evelyn S. Rawski / Jessica Rawson / 罗友枝 / Royal Academy of Arts 2人评价 China (2006) Evelyn S. Rawski / Jessica Rawson / 罗友枝 / Royal Academy Books 1人评价 ...
一、罗友枝与“新清史”罗友枝是美国中国史学界一位非常知名的学者,她于1968年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获得历史及远东语言学博士学位,之后长期在匹兹堡大学历史系任教。罗友枝还曾在1995~1996年期间当选美国亚洲研究会会长。罗友枝在早期的研究中,便十分关注清代的社会史,曾写下或于他人合著过多部关于清代社会历史的著作...
罗友枝,全名Evelyn Rawski(罗斯基),是一位在美国匹兹堡大学担任中国史领域的日裔女教授。她的学术贡献丰富,特别是在明清史研究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她的学术专著《Popular Culture in Late Imperial China》展示了她在晚清中国文化研究中的独到见解,尤其是在探讨大众识字率方面的深入探讨,这一领域在柯文...
罗友枝(Evelyn S. Rawski),匹兹堡大学历史系教授,研究方向为近代东亚和中国近代史,着重于大众史、大众文化和社会礼俗史的研究,著有《中国南方的农业变化与农业经济》《清代中国的教育与大众文化》及《十八世纪的中国社会》(合著)等。 黎安友(Andrew ...
对此,何炳棣回应,批评罗友枝过度简化了汉化与满族与其他民族关系的关系,他认为汉化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进程,满族的认同并未排斥其他形式。他主张满族对多民族帝国的构建有重要贡献,清朝王朝可被视为“中国”的一部分。尽管何炳棣的辩论深入且系统,但其观点并未被所有学者接受。葛兆光质疑“区域研究”可能...
最后对罗友枝“新清史”进行评价即可, 即既要点明蕴含的某些政治性质,也要呼吁学者谨 守学术规范,使讨论更能回归学术本质。 故答案为: 罗友枝“新清史”隐含的政治主张是满清帝国并不是 中国,在汉族和满族及非汉民族关系之间,构建一 个错误的二分法,抛弃清朝的汉化因素,旨在分裂 中国。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
在徐看来,对抗新清史运动的真正英雄是何炳棣。“新清史”的另一种仅有的命名方式是罗友枝主义(Rawski-ism),并被自1998年起的何炳棣主义(Ping-ti-ism)所反对。 尽管语气冷静,而且许多观察都给我以精准的印象,但是徐这篇文章基本的假设是令人不安的。他看到了一种或持续的、或被打断的争斗,就在何炳棣的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