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哲学角度理解爱与不爱,缘起性空 心理学中有个概念叫“爱情依恋理论”,它认为人们在爱情中的行为模式,很大程度上受到早期亲子关系的影响。比如,安全依恋的人更容易建立稳定的爱情关系,而不安全依恋的人则可能在爱情中表现出过度的依赖或回避。“面对爱的消逝,不妨借鉴佛陀的智慧——‘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每个人在你生命中出现,都有其深意。这世间万物,皆因缘起缘灭。每个人的出现,都是自身因果业力的体现,绝非偶然。我们遇见了谁,都是为了完成某种使命,或是偿还前世的债,或是结下新的善缘。无论这些缘分是短暂的邂逅,还是长久的陪伴,都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篇章。缘分深浅,决定了陪伴的长短;而当缘分耗尽,...
放在一年多之前,很难想象会跟哲学走到一起。从此前对哲学的偏见说起。我臆想中的哲学,属于书斋里眉头紧锁的思考者,他们总是说出高深却听不懂的话,令人不明觉厉却敬而远之。对,我确实怀疑过,哲学到底有什么存在的必要,如果它只是少数人故作高深的艰涩学问,对真实生活连点指导作用都没有的话。首先打破这个...
然而,佛法中的“缘起性空”理念为我们提供了一盏明灯,照亮了探寻哲学与生活交融之道的道路。这一理念不仅深刻揭示了世间万物的缘起缘灭规律,更教会我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一智慧,实现内心的平和与宁静。“缘起性空”揭示了事物生成与消亡的规律,其中“缘起”表明一切事物由因缘条件相互作用产生,而“性空”则...
中论智慧之观:缘起性空的深邃哲学 龙树菩萨的《中论》不仅是大乘佛教中观学派的基石之作,更蕴含着深邃的缘起性空、中道智慧与破执显理的哲学思想。《中论》阐述了大乘佛教中观学派的缘起性空哲学,通过精妙的辩证推理,该书致力于消解对世间与佛法诸概念的执着,进而揭示诸法的空性与中道之真谛。更为重要的是,它...
缘起性空:哲学的革命 龙树菩萨在《中论》中升华了缘起法:“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 空非虚无:“空”指事物没有独立、不变的自性。一张桌子由木头、钉子、工匠等因缘暂时组合而成,若拆解这些条件,“桌子”便不复存在。 破除执着:认识到万物皆依缘而生,就能放下对“我”和“我所”的执取。
缘起,简单来说,就是一切事物都是由因缘和条件产生的。就像一棵树的生长,离不开阳光、水分和土壤。每一个现象的出现,都是各种条件和因缘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就是缘起。 什么是性空?性空,听起来有点哲学味,其实就是指事物的本质是空的。换句话说,事物本身没有固定的、永恒不变的属性。就像我们每天都在变化,...
缘起性空不仅是一个深奥的哲学概念,更是一种生活的智慧和态度。它教导我们如何看待世界、如何对待他人、如何面对自己。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或许可以放慢脚步,静下心来思考这一古老而永恒的话题。 通过理解缘起性空,不仅能够洞察世间万物的真实面目,更重要的是能在心灵深处找到一片宁静的港湾,让生活变得更加充实、美好...
▲ 真如本体的显现 真如本体在缘起法界中的显现,同样受到外在环境及其因缘分主、客观因素的深刻影响。这些因素并非人类所能全面掌控,正是这种不可控性,赋予了缘起法界以无尽的变化与生机。因此,“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揭示了缘起法界中万物相互依存、共同演化的深刻内涵。▲ 成就的无我性 接下来,我们探讨“...
► 三性说的哲学应用 三性说是对缘起性空的阐述,通过分析依他起性、遍计所执自性和圆成实性,深刻揭示了认知和世界的本质。依他起性,即阿赖耶识,被称为分别自性,是从识的角度理解一切法的根本。唯识宗通过三性说的发展,使缘起性空的中道观更为直观易懂。通过三性说来认识中道,确实显得更为直观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