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官职> 编修 官名。①历朝掌奉敕编修有关书籍的官员,又称编修官。宋朝始置,分设于国史院、实录院、枢密院,随事而设,无定员。明、清沿置。凡有编纂任务时则选任,事竣则罢。②翰林院官员。元朝置为翰林院国史馆属官。十人,正八品。明、清沿置,为翰林院史官,正七品,无定员。地位低于修撰。一般以殿试一...
是专门为皇帝记录历史的官员,明清朝时应该是官拜二品或以上。大家知道古代皇帝会天天上朝,而上朝必须有一位史官在旁记载谈话,写入史册。最重要的是,此官不得参与政事,必须对政事如实报道,所以在康熙以后,此官比一品官员还要受保护,比一品官员还要大,为的就是保护历史,不让任何人修改历史!
清朝编修是从五品的文官官职。清朝的编修一职主要负责修撰实录、会要等史书,以及起草诏令、诰敕等文书。这一职位通常被赐予通过科举考试取得优异成绩的进士,他们在翰林院担任编修,以文字工作为主,是清朝官僚体系中的文官。编修在官阶上属于从五品,虽然品级不算很高,但由于他们常常接近皇帝,参与机密事务...
历史官职> 编修官 官名。①宋朝国史院、实录院属官,掌编修国史、实录。②宋朝枢密院属官。仁宗庆历四年(1044)始置,掌编修例册。神宗时,令编修《经武要略》。南宋沿置一人,或以枢密院别官兼任,正八品。 编修官相关 官告 信札 流外出官法 出职法 ...
身为“四库全书馆”缮书处的分校官,王汝嘉不遗余力地收集巴渝籍文人的书籍。修纂《四库全书》时,四库馆的官员把从全国各地征集而来的巴渝先贤十四名之著述,共二十一部、二百五十一卷,或编订校勘,或著录,或存目,在编纂过程中均有选录。其中,也收录了三位铜梁籍名人的著作,共九十三卷。首先是南宋著名理学家、礼...
织机构学士一人(正五品);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各二人(从五品);侍读、侍讲各二人(正六品);五经博士九人(正八品,世袭);典籍二人(从八品);侍书二人(正九品);待诏六人(从九品);孔目一人(未入品流); 史官修撰(从六品)、编修(正七品)、检讨(从七品)、庶吉士等皆无定员。 翰林院远非普通的文职机构。作为国家...
织机构学士一人(正五品),侍读学士与侍讲学士各二人(从五品),侍读与侍讲各二人(正六品),五经博士九人(正八品,世袭),典籍二人(从八品),侍书二人(正九品),待诏六人(从九品),孔目一人(未入品流)。史官修撰(从六品)、编修(正七品)、检讨(从七品)、庶吉士等职位则无定员...
📜 曾氏五修族谱的序言,由元朝时期的曾氏家族后代曾公巽申撰写。曾公巽申不仅在家族中享有盛名,还曾担任皇帝的大秘书长,官至翰林院编修官,正二品。他的官职和学识都为这篇序言增添了极高的价值。🎨 曾公巽申的《大驾卤薄图》不仅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展出,成为五幅长卷之一,还随神十飞船升入太空,现存于...
历史官职> 枢密院编修官 官名。宋朝枢密院编修司置,掌编修《经武要略》、删定诸房例册。正八品。 枢密院编修官相关 寨栅使 寨将 寨都监 寨监押 寨副将 察议 察访使 察言司 察言司司令 察判 察罕脑儿盐课提举司 察罕脑儿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