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宴会上,韩宣子赋《郑风·羔裘》,这首诗本是赞美郑国大夫的,韩宣子借此诗表达对郑国执政大臣的赞赏,显示晋国对郑国的友好态度。郑国的子产等大臣领会了他的意思,随后子产赋《郑风·缁衣》,《缁衣》有表示对贤能之人的重视与礼遇之意,子产以此回应,表示郑国愿意与晋国交好,尊重晋国的大国地位,双方通过赋诗...
缁衣羔裘的意思缁衣捕头 诗经古诗,69个字古诗,译文及注释、翻译 译文看我夫君穿上那黑色礼服多么得体,破了我又为他新作一件像样的衣衫。 我颠着一双小脚送到他执教的书馆,等他回家来我捧上精美丰盛的晚餐。 看我夫君穿上那黑色礼服多么美好,破了我又为他新作一件像样的罩袍。 我颠着一双小脚送到他执教的...
翻译下面文言文 君子不以绀緅饰⑴,红紫不以为亵服⑵。 当暑,袗絺绤⑶,必表而出之。 缁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⑷。 亵裘长⑸,短右袂⑹。 必有寝衣⑺,长一身有半。
此段文字也细致刻画了丧服与常服的不同,着墨非常细腻:"缁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亵裘长,短右袂"等等,皆细教朝廷及民间寻常善人服饰之宜,等级差别以及场合对应。不仅是形式上的区分,更是对仁德礼智信五常的外在体现,是一种内在精神状态的显示。
“缁衣羔裘”的意思是什么? “缁”读作【zī】。《说文解字》解释为:“帛黑色。从糸,甾声。”从《说文解字》的解释来看,“缁”的本意为黑色的布帛。 “缁”作为名词可以指“黑色”,陆游有诗云:“素衣虽成缁,不为京洛尘。” 由于古代僧侣多穿黑色的袈裟,所以“缁”也用来指代僧侣,《聊斋志异》:“游...
缁衣:黑衣 羔裘:裘皮衣服 生活奢华,形容统治阶级的骄奢淫逸
所属专辑:十三经诵读 音频列表 1 十三经·《诗经·郑风》81遵大路~95溱与洧 39 2024-06 2 十三经·《诗经·郑风》75缁衣~80羔裘 53 2024-06 3 十三经·《诗经·王风》71葛藟~74丘中有麻 46 2024-06 4 十三经·《诗经·王风》65黍离~70兔爰 ...
《论语》乡党篇(六)原文君子不以绀緅饰,红紫不以为亵服。当暑,袗絺绤,必表而出之。缁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亵裘长,短右袂。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去丧,无所不佩。非帷裳,必杀之。羔裘玄冠不以吊。吉月,必朝服而朝。图片摘自pexels.com 译文君子不用青中透红或黑中透...
83.君子不以绀緅饰,红紫不以为亵服。当暑袗絺绤,必表而出之。缁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亵裘长,短右袂。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去丧,无所不佩。非帷裳,必杀之。羔裘玄冠不以吊。吉月,必朝服而朝 君子不用深青透红或黑中透红的布做衣服的镶边,不用红紫色的布做便服。夏天,葛布...
首先,穿着应当整洁得体。无论衣服的款式多么新颖,若是不够整洁或是自己穿起来不够得体,都会严重影响个人形象。比方说,衣服过于肥大就会显得有些拖沓,不够整洁利索;衣服若是过于瘦小,则会有种“捉襟见肘”的感觉,很容易暴露。因此,无论是在上班或是闲居之时,穿着均应以清洁得体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