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营军十八个等级及其..由低到高1,跟役2,余丁3,守兵4,战兵5,马兵6,额外外委7,外委把总8,外委千总9,把总10,千总11,守备12,都司13,游击14,参将15,副将16,总兵17,提督18,宁远大将军
迨粤寇起,广西绿营额兵二万三千,土兵一万四千,遇敌辄靡。承平日久,暮气乘之,自同治迄光绪,叠经裁汰,绿营之制,仅存而已”可见绿营军其发展的顶峰是在三藩战争时期,但其作战时也是“绿营步兵居前,旗兵继之”而到乾隆中后期和嘉庆时绿营军说得难听一点已经沦落为一支形式上的军队了。所以说在清朝统治的这...
所谓“非我族类,必有异心”,加上满族八旗子弟的特意打压,清朝在提拔绿营军的时候,同时也在防备着绿营军。所以绿营军在一度繁盛之后慢慢失去了自主权,不仅中央将绿营军的权利一再收割加强中央集权,更是在军队编制上让绿营军慢慢边缘化。待到清朝后期,绿营军虽然存在,却也不复当年三藩之乱时那样的荣光。尤其...
第一类就是镇压人民或者平定叛乱,随着清朝统治的日益稳固,虽各地不时有各类起义爆发,但都无法伤其根本,并且随着绿营军的腐化,战斗力极速下滑,绿营兵的镇压功能就显得不怎么突出的。其二就是防守边疆地区。而在清朝统治者有意无意的推动之下,绿营兵的差役属性日益突出,例如绿营军河工防汛的河兵等等。到了清朝中...
在清朝初年,绿营军只需要镇守自己的驻地,但随着八旗的腐化,绿营的重要性就日益加强。康熙平三藩时,清军以绿营为主力,八旗军系统,当时绿营有四十多万人参战。在往后的大小战争中,绿营也是清军的主要构成部分。据《乾隆大清会典则例》里记载,清代乾隆时期全国绿营分为六十六镇、一千多个营(其中标营三百多个、...
绿营军衰落还有个至关重要的原因,就是绿营军的装备也不如八旗军,使用的火器大多是八旗军淘汰下来的,并且重火器也被朝廷严格限制。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清圣祖康熙皇帝在京城东北方的王家岭阅兵,命令八旗军演习各种火器,展示给来朝贡的蒙古诸部王公。清军施放火器展现的巨大威力,让在场的蒙古王公们皆惊惧失色...
1、绿营军的起源 清顺治初年,清军入山海关,八旗铁骑所向披靡,明军莫敢能当,如入无人之境,大片土地尽归清军。而清朝是由中国东北少数民族所建立的政权,面对中国便存在着许多先天的不足。中国幅员辽阔的土地,地理形势参差不齐,无论是高山峻岭还是江河遍布,清朝的八旗军队都是不适应这样的战斗环境。且不说...
但是在清朝末期,随着白莲教起义,太平军运动等,绿营兵受到了摧枯拉朽式的打击,其内部的一系列弊端逐渐显现出来,于是由乡勇团练起步的湘军、淮军便取代了八旗兵与绿营兵的正规军地位,而绿营兵也跟随清朝走向了裁撤与灭亡。绿营兵的建立与领导体系 在清朝早期,顺治初年,清廷将统治的目标放到了全国,但是清朝的...
清史稿记载顺治四年四川清军绿营汉军编制“顺治四年,定四川官兵经制设四川巡抚,标兵分左右营,各设将领八,兵凡千三百人;设建昌、保宁、永宁、夔州四镇总兵官,镇标分三营,设将领八,兵凡二千人;设松潘、成都、重庆三协副将,协标兵分二营,设游击以下将领官兵,设威茂等各营参将、游击、守备分领营兵,...
绿营军是清朝入关后,改编明朝降军组建而成。这支军队在八旗衰落后,成为清朝很长一段时间内的主要依靠力量。跟八旗相比,绿营身上会有更多的管辖,内部编制也会更负责。因为绿营人数众多,需要承担更多的职责。绿营除了需要接受朝廷,以及地方文官督抚的节制,还会受到八旗的监督。他们驻扎在全国各地,除了京师绿营归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