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一口气把他的博客从头看到尾,很喜欢。又有了一个明确的标杆,总体看到我和他阅读的口味类似,他比我深多了,历史加社会,我模糊了解的一些事情,比如历史地理,制度变迁,他可以旁征博引写成一篇彪悍的文章上天涯头条。比如那篇对黄仁宇数字化管理的质疑。更妙的是他也是业余爱好者。但阅读的广度怎样转化为思考的...
不,才不要这样写维舟,即使这样听起来似乎符合时下小清新的传播需要,但是其实未免过于轻浮浅薄,维舟从来不是一个轻松的人。算来认识十年,他当时已然江湖留名,刚开始写那个日后很有名气的博客《维舟试望故国》,我还在大学念书,以一本名唤《读品》的刊物的名义呼朋唤友。通过讲座、约稿,逐渐和维舟熟稔起来,再后来,...
维舟,作家、书评人。本名沈茂华,1977年生,上海崇明岛庙镇人。1999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新闻传播系。人物经历 维舟并非搞学术的科班出身,全凭兴趣自学。1995年高考时由于命运一系列的偶然,读了一个与自己兴趣毫不相干的专业。大学四年他自由地接触到了此前在乡下十八年里极少见到的大量书籍。自2004年7月起撰写博客...
考虑到当时中国社会极高的文盲率(在红军中尤高),音乐或许能比任何文学艺术更有力地重塑一个新人的身体,它尤其能强烈地诉诸人的感情,一段高亢的乐曲能立即调动起一些人压抑已久的情绪,更重要的,它能使音乐所传达的范围内的成千上万人沉浸在同一种情绪之中,并协调他们的行动。音乐也由此成为一种强大的思想武器和...
维舟:2004年我开始写博客,2006年陆续给各报刊供稿,近两年投得比较多的是《三联生活周刊》《第一财经日报》《经济观察报》等,一年大概写三十多篇,去年写了34篇。其实我原来一直有本职工作,业余时间才会写自己想写的东西,写的文章里面有一半是书评。国内我几乎没有听说有专职的书评人,2013年到深圳参加首届...
从2004年7月起他开始写博客,那时博客的名字还叫“维舟试望故国”。被问到为什么取这个名字,他说当时注册的时候原本想取的名字都被别人先注册过了,一气之下就截取了当时很喜欢的姜夔词里的一句“维舟试望故国”,才注册成功。当时他还在厦门读大学,回望故乡远在天北,这句诗让他感慨良多。但这个名字有些太长了...
维舟:2004年我开始写博客,2006年陆续给各报刊供稿,近两年投得比较多的是《三联生活周刊》《第一财经日报》《经济观察报》等,一年大概写三十多篇,去年写了34篇。 其实我原来一直有本职工作,业余时间才会写自己想写的东西,写的文章里面有一半是书评。国内我几乎没有听说有专职的书评人,2013年到深圳参加首届华文书评...
至此我忽然意识到博客可以有别的写法,于是在他开博之后不到十天,我也开了一个。不过起初仍未认真对待,有次跟他说,写博也就是抖个小机灵,谁会花超过两个小时去写一篇博客?他笑了笑说:“那你也可以抖大机灵、花两小时以上去写,又没人禁止你。”
维舟 维舟,77年生人。毕业于厦门大学新闻传播系。好读书不求甚解。涉猎驳杂,少时沉迷于古典文学与历史,长而旁及社会学、人类学等,2004年起撰写博客至今。维舟 70后,知名书评人。从事一份与自己兴趣了无相涉的工作已13年。2 0 0 4年起开始写文章。兴趣驳杂,好读书不求甚解。维舟家在上海世博...
关于作者: 维舟,腾讯《大家》专栏作者,77年生人。毕业于厦门大学新闻传播系。好读书不求甚解。涉猎驳杂,少时沉迷于古典文学与历史,长而旁及社会学、人类学等,2004年起撰写博客至今。来自:真友书屋 > 《无聊才读书》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中国人为何和面包错过了两千年 中国人为何选择了面条 村里有一台“共享面条机...